考公成绩公布的这一天,宁玉没有想像中的难过,似乎结果早就在意料之中。
马上就要毕业了,与就业同样重要,火烧眉毛的事情就是不能再继续住在宿舍了。
在诺大的城市里拥有一隅安身之所,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
研究生宿舍是四人间,常住人口只有宁玉一人,人应该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但是宁玉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
虽然省城离宁乡镇只有1000公里,但本科四年宁玉只回去过两次,研一放假回了一次就再没回过。
大一下学期放假回家,宁玉的心情还是很激动,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离家这么远,她有点想念妈妈。
妈妈年近五十没有走出过县城,这么多年一直围着家人转。生下宁玉和妹妹宁馨之后,在这个家里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宁馨比宁玉小7岁,在这中间妈妈还失去过一个孩子,不知是男还是女。
宁乡镇家家户户种植烤烟,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宁玉的爸爸在水泥厂上班,水泥厂自打宁玉出生就在着了,宁玉的爸爸宁福海一直觉得自己端的是铁饭碗,受过高中教育,跟妈妈胡慧不是一个阶级的。
多年来家里家外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张罗
家里的两亩多地都种着烟叶,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卖一万来块钱,是爸爸年收入的三倍。
种植烤烟,每一个环节都是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西南总是缺水,育苗移栽到地里,每天要到一里外的井里挑水浇苗,宁玉跟着妈妈挑水,肩膀被扁担磨破,晚上疼的睡不着。
山地全靠人工耕地,打窝、下肥料、盖薄膜每一环宁玉都跟着妈妈一起去,年幼的时候是陪伴,大了有力气了就一起干活。
这或许是妈妈从不舍得骂宁玉的原因之一,相比宁馨和宁泽,宁玉作为家中的长女吃了太多的苦,妈妈在宁玉身上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但是她改变不了什么。
清晨天不亮就要上山就抬烤烟用的柴火,她也会害怕。
宁玉不想像妈妈这样劳累,她觉得生命肯定还有不一样的出路,还有不一样的活法。
没有人指导写作业,没有人在乎她考了多少分,但宁玉觉得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
奶奶是家里最不喜欢宁玉看书学习的,每看到宁玉拿出书本,就使唤她干活,宁玉学会把书本藏在篮子里,在山上看完书做完作业再背上一篮子柴火回家。
所以宁玉最喜欢下雨天,因为只要下雨,家里就没人让她出门干活,就可以在家里看书写作业。
不必担心没干活就吃不上饭
好在虽然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并没有耽误宁玉的学业,从小学起,宁玉的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小学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以年级第三的成绩考入施甸一中。
高中在县城里面,离宁乡镇50里远,必须要住校,生活费和学费又成了难题。
奶奶坚决不让宁玉继续读书了,她觉得女孩子都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没有用,认识字就足够了。
爸爸沉默不语
自宁泽掉进水缸那次以后,不管是挨打挨骂,还是挨饿,宁玉都没有再掉过一滴眼泪,即便内心溃不成军也流不出眼泪来。
这在奶奶眼泪成了铁石心肠的象征,成了养不熟的狼的铁证。
此刻宁玉多希望自己能哭出来,眼泪或许能给她带来一丝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