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寻宗记》第七回《功德圆满》-第2/11页

加入书签
    宇宙本身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有意识的能量形态的数字化生命(即超级量子生命体,简称“超体”),“宇宙大爆炸”就是指“宇宙本源能量”和“宇宙本源意识”进行复制、无序组合的扩散过程,宇宙本源能量会分解扩散为两种微小并在震动着的能量弦:开弦和闭弦。这就叫“太极生两仪”。用科学的说法,这个超级量子生命体由1(开弦)和0(闭弦)组成,宇宙大爆炸就是1和0不断进行复制和无序组合的过程。

    “开弦1”和“闭弦0”可以组合搭建五种不同属性的稳定结构,即“金、水、木、火、土”五种属性的本源粒子,这些三维立体的本源粒子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及物质的基础!粒子是科学的说法,《易经》中称之为“元”,佛教中称之为“微尘”(微尘由极尘组成)。

    五种属性的本源粒子,用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不稳定的基本粒子。各种粒子(包括本源粒子和基本粒子的所有粒子)经过无序组合,一步步组成了各种原子、各种分子,最后组成各种物体,甚至至组成不同属性的宇宙天体。“金、水、木、火、土”这五种属性中,有一种属性会成为天体的中心属性,中心属性会和其他的四种基础属性结合并扩展为四个面象(地球西方称为四元素),这就叫“两仪生四象”。比如地球的中心属性为土,而太阳的中心属性为火。

    各种粒子会在星球环境中继续组合、演化、相互转换,可以生成各种不同属性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叫“四象生八卦”。八卦是会变化的!假如地球反方向自转,地轴如果倾斜,八卦的方位和意义就会发生改变,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就是因此而不同。

    各种粒子还会在不同属性的星球上组合演化生成万物,则叫“八卦生万物”。

    随着星球这样的天体越来越多,它们又会组成星系和星团。

    太阳系形成于79亿年前。太阳系里无数微小的尘埃演化为巨大的星球,这个过程持续了100万年。

    太阳系内大量的粒子一步步组合形成原子、分子、宇宙尘埃,然后演化合并为较小的碎片和石块状结构,进而又不断地从周围空间吸取能量和物质演化为较大天体,然后不断合并。于是在太阳系中逐渐形成了100多个巨大的天体,这些天体除了固态的,还有气态的、液态的、混合形态的。

    各种天体有快有慢地自转并向太阳系的中心旋转靠近。气态的天体最容易到达太阳系中心聚合并且可以变得最大。几个固态的天体也聚合而来,在太阳系中心最大的气态天体里碰撞出了火花,这个巨大的天体组合体于是燃烧了起来,太阳系中间出现了一大火球。

    在引力作用下,附近的各种天体都被吸引而来并燃烧了起来。这个庞大组合体的引力也随体积的变大而增大,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引力的加强,其内部的各种原子在高温高压下产生了不间断的核聚变,发出万丈光芒,于是恒星太阳首先形成了。

    在离心力作用下,太阳系内其他相对较大的天体开始形成自己的固定轨道,相对较小的天体要么成了别的天体的卫星,要么被邻近的大型天体吞噬,并形成了更为庞大的天体。当然这些被人类命名为“行星”的天体再大也不能和“恒星”太阳相比,因为太阳系中80%的物质都组合成太阳了。

    其他的物质渐渐形成九个行星依次形成并围着太阳公转,离太阳最近的是金星,依次有卓尔金星、地球、火星、圣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宇宙本是一个生命,宇宙本源能量所化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宇宙有意识,但宇宙中的万物不一定有意识。宇宙的本源意识在大爆炸时形成了意识碎片,意识碎片会和能量弦组成两种彗星,善(生)的彗星在宇宙中运行时会播撒意识,使无意识的生命具有意识并形成文明。恶(灭)的彗星则会摧毁生命并吸取意识。每个星球文明或星系文明只有靠团结一致、向正确的方向不断进取从而产生足够强大的智慧,才能避免被恶的彗星毁灭。

    太阳系形成后,善(生)的彗星不时的拜访太阳系,先后把意识播撒到了金星、卓尔金星、地球、火星、圣星、木星上,于是在这些星球上先后有了不同形态的有意识的生命,不但包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植物和动物,甚至还包括液态的、气态的生命,星球这类大天体也是生命,也可以有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