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章 一起造作

加入书签


孟娴自然是希望有济家学者相助的,但到底要如何分配,能否合作,还要她们自己来商量。 

 颜煦之得知此事,径直来到了王宫书房。 

 “王爷。” 

 颜煦之照例规规矩矩的行礼。 

 听见颜煦之的声音,纪子猛地转头,撸起袖子激动道: 

 “你个丫头子,来得正好,我欲参与讲学,咱们论上一场。” 

 “别!”颜煦之忙拒绝。 

 “不用打……论道了,此事我们两家共举。” 

 正巧她最近忙不过来,济家就算不主动来,她也要建言璟王去请了。 

 纪子袖子犹未放下,不满道:“这岂不是不合规矩。” 

 颜煦之额头冒出冷汗,低声恳求道:“姨,纪姨,我还小,饶了我吧。” 

 纪子愤愤道:“那算你师父账上。” 

 颜煦之松了口气,老师久居寒山,这账猴年马月也算不过去。 

 她当即应下:“行。” 

 ** 

 有了专注教化之道的济家加入,事情进行的越发顺利了。 

 明学与济学不愧是当世两大显学,孟娴只说出了大概的想法,两家人就飞快的整理出了章程。 

 明家整理了言简意赅、贴近口语的常用字和许多朗朗上口的诗歌短句,制成识字板树在学场里。 

 济家则干起了老本行,一三五教体术,二四六教品德。 

 纪子一生游历四方,见识广博。她将平生有趣的见闻整理成了寓言故事册,每隔三日,便会围着篝火,讲给百姓们听。 

 那些小故事趣味横生,又蕴含着许多朴素的哲理,百姓们十分喜爱,在潜移默化中就增长了智识。 

 早收已过,王宫今年在推广新型农具上花费众多,没想到一季收成之后竟全部补了回来。 

 取消公田之后,百姓们种田的积极性极高,加上各种新的肥田灌田方式的推行,收成十分可观,单单所收的一成税就远超往年公田的产出。 

 “今年收成不错,嘿嘿。” 

 穆昉搓着手靠近,“王爷,今年的军费?” 

 孟娴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没回话。 

 穆昉急了:“王爷!我还是不是您最器重的小昉了?挖河道我可没少出力!” 

 孟娴笑出声来:“定然少不了小昉将军的。” 

 穆昉放下心来,哈哈一笑,提了壶酒凑到前边听故事去了。 

 红日半掩在西山后,微凉的晚风里,篝火声噼啪清脆。 

 宁为玉不动声色的坐近了一些,凑在孟娴耳边开口: 

 “王爷最器重的,难道不是玉儿吗?” 

 孟娴一听“玉儿”两个字就头疼,直觉此事不能善了。 

 当即认输道:“当然,当然。” 

 “王爷敷衍我。” 

 宁为玉轻叹,哀声道:“色衰而爱弛,我日日抛头露面,风吹日晒,妻主大人定是嫌我了。” 

 灼热的吐息落在孟娴耳畔,让她忍不住有些酥麻。 

 又来了,孟娴在心中叹了口气。 

 不就是演戏吗,不就是造作吗。 

 来吧,一起造作。 

 她豁出去了。 

 “本王不许你说这种话!” 

 孟娴斥责过后,目光满是柔情的看向他:“本王的玉儿天姿绝色,便是全天下的男儿加起来都比不上!” 

 宁为玉当场愣住,呆呆地看着她。 

 片刻后,二人同时笑出声来。 

 孟娴搓着胳膊,有些受不了的说:“体会到我的感受了吗?以后可别这样了。” 

 “嗯……” 

 宁为玉低声应着,没说好或不好,耳廓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殷红。 

 月上梢头时,这一日的济学寓言终于讲完。 

 孟娴和宁为玉并肩回王宫,身后是明家、济家众人。 

 刚一进宫门,便听总管来报。 

 “王爷,来客人了。” 

 孟娴微讶:“是谁?” 

 竟这个时辰来访,管家也请了进来。 

 “璟王殿下,老身凌云晓,不请自来,叨扰了。” 

 一道温柔的女声响起,孟娴抬眼望去,看到一位年近花甲、面容清癯,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 

 她身形清瘦,看起来十分虚弱,双眼却清亮温柔,充满智慧与包容。 

 看来这就是传说中当代明学的大宗师凌子了。 

 孟娴朝她友好的点点头,道了声辛苦。 

 “老师?!” 

 后进来的颜煦之看到凌子,十分惊讶。 

 凌子温柔的为她理了理衣摆,夸赞道:“煦之,做得不错。” 

 此时太阳已落山,纪子解下了蒙眼的黑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