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灰色产业-第3/4页

加入书签
    “数量不多,但质量好啊。”焦中华叹了口气,“数百年前,七河镇富商云集,死后葬在这里的不在少数。明清时期,为了保护这处交通要道,朝廷曾经往这里派过武将镇守,清代初年更是有八旗勋贵直接执管——你知道最初驻守在这里的那个贵族姓什么吗?叶赫那拉!”

    罗文远满脸的惊讶,“叶赫那拉?跟于老师同族?”

    焦中华和柳东来同时被呛到了,柳东来哭笑不得的看着罗文远,笑骂道:“说话就说话,你别玩梗——咱们七河镇可没有皮条胡同!”

    焦中华也是满脸无语,翻了个白眼道:“那是八旗XHQ的贵胄,小罗,不是我说你,历史是很严肃的,你得抱着认真的态度才能有研究成果。唉,我跟你说这个干嘛啊。总之就是,七河镇这个地方并不缺乏古代墓葬,无论是富人阶级还是勋贵这里曾经都有,只是因为当年地震河水断流,导致七河镇没落了,没人知道而已。这些古代墓葬或许文物工作人员很难找到,但肯定瞒不住别有技巧的盗墓贼,所以不能不当回事。”

    柳东来这时候已经抽了最后一口烟,他把烟蒂扣在手里,轻巧的弹出车窗,道:“说的不错,况且陈三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在七河镇发的家!”

    罗文远顿时满脸惊奇,“所以柳所长以前就跟那个陈三打过交道?”

    柳东来又抽出了一根烟,他烟瘾不小,但当着张老师的面不好抽,这时候打算连抽两根找补回来,不过听到罗文远的话,他动作顿了一下,把烟夹在手指之间,没有点燃,目光变得悠远起来,良久之后才点头,“算是吧。”

    “可是,柳所长才刚调任没几年,那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罗文远挠挠头。

    “那是二十多年的事情啦,二十年以前,七河镇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很久的文物犯罪活动现象。”焦中华这时候也点上了烟,他接过话头,说话的时候脸色在烟雾里变得有些阴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那个年代,这里一没有交通二没有产业,连出山的路都没有,是典型的穷山僻壤。建国以来,七河镇就当了几十年的特级贫困镇,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摘帽。可这里毕竟是七河镇啊,当年南北水运的交界,号称山岭江南,繁荣一时,民间传承和收藏极为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在那个年代,那些老百姓家里或许找不到几两米,但空置的装米的米缸说不定就是元明时代的青瓷,吃饭的盘子是宋代的白瓷。三十多年前我和我的老领导在这里亲手从河底淘出来一个古代水手随手丢的饮酒梅瓶,两年后欧洲拍卖场有一个同款成交价高达五百万英镑。这大穷之地又大富至此,残垣断壁下满是黄金,理所应当的就吸引了很多到这里来‘淘金’的投机客。”

    “是啊,这段历史我也知道。七河镇历史底蕴深厚,民间藏富,吸引了不少文物贩子来这里低价收购文物古董再运出去售卖,文玩行业风行一时,造成了极大的文物资源损失。”罗文远叹了口气,“当时的人和政府对此都不够重视,又因为财政实在紧张,导致有十几年的时间里,文物交易竟然成为了镇里的支柱型企业,明里打击暗地里纵容,竟支撑起了长达数十年整个乡镇的发展和收入,让人瞠目结舌。不过这也不是个例,全国上下历史悠久的古镇都有这种情况。后来出台了相关法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打,已经有效的制止了这种现象。”

    “难道那个陈三之前就是倒卖文物的?”罗文远好奇的看着焦中华。

    “差不多吧。”焦中华抽了口烟,缓缓吐出烟气,“他一开始还是个文物贩子,做些低买高卖的行当。不过这人跟那些普通的文物贩子可不一样。他原本只是个农民,哪里来的本钱去收购大批量的古董,去运作这种灰色生意?所以一开始也只是小打小闹,跟七河镇遍地的文物贩子一样。不过这人脑子和一般人不一样,胆子大心又狠,在明面上跟同行竞争不过,就把注意打到了周边古墓上,一时间做了不少案,盗取了不少东西,因此才在行业里名声大振。他当时笼络了几个帮手,好像还挺有名,都各有绰号,其中有一个叫什么.......什么喜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