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蚊子的夜宵

加入书签




   蚊子的夜宵

   沉重的重量压在背上,带来的不仅仅是**上的疼痛感,还带来了一家人能吃上饭,能活下去的希望。

   刘有禄背了两三百米,就放下一个背篼,再回去背另外一个背篼。

   在路不拾遗的年代,这种放在路边的橘子是没有人去偷、去拿的。

   刘有禄就这样背着两背的橘子走到了车站。她一次背两背橘子,就可以卖两背篼的橘子而坐一次车。这样就可以省下一次车票钱。

   金黄县到锦城市火车票价是1元,汽车票价是2.6元。每次刘有禄都是坐火车,可以节省一点。时间对她来说还不那么金贵。

   就这样,她来来回回背了三次橘子到锦城市区去卖。

   本来她是想就在金黄县县城里面卖橘子。但是,金黄县城离橘子产区太近了,县城卖不起价。

   而把橘子背到锦城市区,过年的时候,高的一斤可以卖到八毛五分钱。走街串巷,有的地方甚至能卖上九毛,一块。

   刘有禄面对的困难还不止是体力上的摧残,而还有怎么才能保住辛辛苦苦挣来的钱。

   刘有禄不止一次遇到过检查,她都灵机应对。

   在这个年代,是不准人到处流窜的,更别说个人零售经商了。投机倒把被抓住查实的话,可不光是辛苦钱保不保的问题,而是要坐牢。

   刘有禄遇到公安临检的时候,她总是说是金黄县自家产的橘子。而金黄县隶属于锦城市,她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流动贩卖。

   检查人员打电话到王红梅所在的红渠沟乡,让乡里派人到村委会去喊王红梅来核实情况。王红梅在约好的时间等着电话。

   她在电话里说:“刘有禄是她娘家的姐姐,她卖的就是自家地里的橘子。”

   金黄县红渠沟是省里公认的产橘大乡,种植橘子还是省里给指的生产道路呢。

   就这样,检查人员放过了刘有禄。

   刘有禄直呼幸运!

   但她能感觉到公安人员一次一次的对她宽松起来。从最初的严厉查处打击,她靠卖惨,公安人员打电话回金山村落实到她家还有两个嗷嗷待食的小孩才得以脱身。到现在的例行检查。刘有禄能感觉到社会在一点点的变得宽容之中…

   在刘有禄的记忆里,之前的那一次查处投机倒把,是最严重的。那次把她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没收,她也差点坐牢,最后还被狼狈的赶回了老家去。

   那是四年前的一九八一年春末初夏。

   刘有禄带着四岁的刘江去秦仲民单位找他要钱。

   秦仲民的单位在元坝市利化县,一个水利建设单位。

   刘有禄曾经不止一次来过他们单位。秦仲民单位的人也认识她,但是这次她是第一次带刘江过来。

   刘有禄带着刘江来到秦仲民的寝室门口。

   她叫刘江前去敲门。

   秦仲民刚好在屋里,他听到敲门声,从里面打开门来。看到是刘有禄母子俩,他脸上很冷漠的说:“你来干什么?”

   刘有禄没有说话。

   刘江轻声的叫了声:“爸爸,我还没吃饭呢,你给我煮面面好不好?”

   秦仲民一口回绝说:“家里没有面的。我都是在单位里吃饭。”

   他认为是刘有禄指使小孩来纠缠他。他有点愠怒。

   而刘江小孩子家家,看不懂大人的脸色。他就跑到屋里去找,一下就翻出来一把挂面。

   “爸爸,这里有面面。”

   秦仲民又说:“哎呀,煤油炉子没有煤油啦。”刘江听不懂,就去摇晃煤油炉子,炉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里面有煤油。

   小刘江疑惑地看着他爸,他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对他这么冷漠。不给他煮面吃。他和妈妈坐了好远的车来的,肚子饿的咕咕叫。

   秦仲民对刘有禄说:“你赶紧把孩子带走,不要来烦我。我还听说你要给孩子改名,连姓都要改了,你真做得出来。”

   刘有禄说:“你的孩子你不管,你还想两个儿子给你们秦家传宗接代?虽然我和你离了婚,但是你不管他们了,我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改名字?”

   “现在还没改呢,你要是管他们俩,他们的姓我可以不改。”

   秦仲民说:“我怎么没有管他们啊?我们离婚不是法院判的吗?法院判我每个月十块钱的生活费。我每个月都给你寄了钱,我这里还留有邮电局的票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