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解放军进城

加入书签


1949年1月31日,京津地区秃子被消灭投降,风风雨雨800年的京城迎来了新的主人,它从此时就属于人民。

   浩浩荡荡的入城仪式也在京城解放,守军投降后办了起来。

   此时经过半年的战乱,京城物价飞涨,各处先进城的我党党员干部,也饿着肚子动员城里年轻人,工厂工人,学校教师加入入城仪式中。

   娄记机械厂的工人也在此列。

   此刻人群中一位29岁左右的工人,穿着娄记机械厂的工服,跟着欢呼。

   时不时还高声欢呼,“解放军万岁,人民万岁”。

   此刻这位工人不由得想起自己这几十年,受的苦难。

   这位工人名叫易中海,本是山东青岛周边小地主出身,自从青岛被日本人不断渗透,附近百姓就没好过。

   天不遂人愿,37年初,因为城里日本浪人到青岛周边活动,看上了易中海妹妹,在抵抗中也只有易中海拼着下体受创,在三个月孕期的妻子帮助下,击杀两位浪人逃了出来。

   此时二十几口人的易家,已经没了活人。

   易中海崩溃了,好好的日子,在新婚没多久就家破人亡,从地主小少爷,变成逃亡人。

   跪在离家不远的树林里,看着家的方向冒起来的浓烟,易中海哭的撕心裂肺。

   听着不远处骂骂咧咧的日语传来,并且越来越近,易中海,知道自己该走了。

   青岛自1914到1922八年占据是建立了不少学堂的,后期虽然归还,但商业渗透和教育渗透没停过,所以刚中学毕业不久的易中海是听得懂日语的。

   再不走就要被抓了。

   在宗族的帮助下治好下体创伤,可妻子李兰却流产了,仿佛一切厄运都朝着二人涌来。

   部分乡亲视两人为灾星,见面躲着。

   躲躲藏藏半个月,由乡亲们帮忙入殓了易家二十几口人,可家里财产也没了。

   因为日本人还在追捕,在宗族给予的盘缠下,17岁的易中海夫妇开始了逃亡之旅。

   日本人不断追捕,加上两人伤也没好彻底,一路躲躲藏藏,两人行动的并不快,妻子李兰也被踹了肚子,流了产,两人都有伤,花了二十多天才逃亡进京城。

   此时因为治伤和路上花销,两人盘缠也花了大半。

   所以摆在二人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生存。

   “中海啊,钱不多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啊”,李兰愁的发出哭腔。

   易中海也眉头紧锁,“媳妇,咱们先找个客栈旅店住下,我出去找工作,京城这么大,总会找到的,钱先省着点花”。

   李兰也无奈,“中海,是我拖累你了”。

   易中海打断李兰,“快别这么说,我们老易家,要不是你救我,就没人了,一路过来,你既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的妻子,我们要好好的活下去”。

   “一辈子,好好的活下去”。易中海掷地有声的说道。

   李兰更是感动的泪流满面,紧紧的握住易中海的手,“好,一辈子,你易中海就是我的天。”

   两人找了一家老客栈,清洗的身上浮尘,就着客栈热水,吃下硬邦邦的干粮,此刻对于易中海两口子,是安详的,轻松的。

   结束了逃亡,二人在客栈吱吱嘎嘎的老床上,相拥入眠。

   连窗外倒春寒的夜半风声也无法打断,两个年轻人的睡眠。

   第二天一早,李兰早早起床洗漱,打热水准备服侍易中海起床,四月的京城早上很冷。

   不一会儿,易中海醒了过来,看到桌上冒着热气的木盆和毛巾。穿衣起床洗完脸,李兰带着稀粥和油条进来,一个多月的逃亡之旅,易中海放松了下来,这粥很甜,是粥甜还是心安,只有易中海自己知道。

   吃完早餐易中海出去找工作,连续两天打听对比,最终选了新开业的娄记机械厂。

   不为别的,学徒有工资,能养活两人,店铺商号学徒没工资的但包吃住,易中海不是单身,还要养活妻子,只有娄记机械厂最合适。

   话说娄记是京城做粮铺,皮货起家,娄家少东家,娄振华刚从德国留学机械专业回来,用家里资金开办了娄记机械厂,那一年,娄振华22岁。

   在易中海夫妇能在进入京城第四天就找到工作,多亏了他中学毕业的文化,现代数学和几何都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