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和钧钧有个约定

加入书签


    晏家的花园中,晏珣对着简略的东海地图侃侃而谈,底下是一双双兴奋的眼睛。

    被别人打上门是憋屈的,打上别人门口是暗爽的。

    虽不符合君子之道,却是人之常情。

    “后来呢?后来呢?”朱翊钧握着拳头,目光灼灼地问。

    “后来……你不是在奏本中看到了吗?”晏珣笑着。

    山东巡抚的奏本,有戚继明和汪德渊派快船回送的消息,上面一本正经地:

    耽罗岛胆敢窝藏海盗,大明水师留在岛上搜寻,派快船回朝报讯,应对朝鲜方面的质疑。

    耽罗岛的地形,就像平底锅上的荷包蛋,只有济州港一个然优良深水港。岛上的人回汉城报信,必须通过这个港,我军容易封锁消息。

    但大明办事,为什么要偷偷摸摸?

    就让朝鲜知道好了!

    他们派使者来质疑,正好讨论过去二百年拖欠马匹的问题。

    “那汪德渊他们就暂时驻扎岛上?军需的问题呢?”听众晏秋生问。

    奏本上没提这个问题啊!

    要知道,大明最初是有在大湾岛驻兵的,后来撤兵是因为军需运送消耗巨大,朝廷觉得不值当。

    晏珣:“耽罗岛不仅是海贸中转点,气候还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岛上产柑橘,汉拿山蜂蜜,还有渔业,水产中各种鲷鱼可称一绝,汪的信中都有细。”

    所以……

    军需当然是就地取材啊!不然你以为朝鲜水师在那里吃什么?

    我的傻大侄子!

    其他伙伴也一脸看憨憨的表情看向晏秋生。

    这种事情好不好听,你就不要问嘛!

    晏珣还是解释一下:“戚将军的军队以纪律严明着称,打仗不犯百姓秋毫。但其他军队并不是这样的,‘匪过如梳,兵过如蓖’,你们应该听过。”

    前些年,朝廷官员陈谨回老家福建守孝遭遇乱兵袭击,若非学生汪德渊带着护卫家丁在场,恐怕就要糟糕。

    “兵纺问题,对内是要整顿的。但是在外作战,有时候适当保留一些匪气,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最现实的,我们不能一直从内地输送军需。”

    晏珣主要是给朱翊钧听的。

    太子殿下身边的老师,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翰林。

    大明不需要一个武宗,也不需要一个迂腐的道德典范皇帝。

    好在朱翊钧看起来没这个问题。

    他高高兴胸:“就是应该这样!大唐为何能开疆拓土?就是初唐每一次对外作战,都有巨大的收获。”

    牲畜、人口(奴隶),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

    大唐其实是反向打劫游牧民族啊!

    “我真羡慕汪德渊啊!”朱翊钧感叹。

    他想南巡到上海看一看,还得挖空心思寻找时机,汪德渊居然跑到耽罗岛耀武扬威!

    想一想珣珣跟自己一样,也没有出过外海,朱翊钧更觉得可惜。

    要带珣珣去看星辰大海!

    “汪德渊很狡猾,奏本写得简略,却附带一份长长的密信。是为了避免朝野对此事过多争议,闷声干大事。”晏珣。

    就像胡宗宪在倭国一样,送回来的奏本都是冠冕堂皇又简略,私底下却送回一船船白银。

    有道德君子想喷也无从喷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