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当官这种小事

加入书签


    晏家父子回家路上,到熟食摊子切羊头肉。

    入乡随俗,进京之后就得学着京里饶饮食。

    卖羊头肉的回回老头儿刷刷舞动刀子,把肉片得仿佛能透光。

    正好是傍晚时分,来买肉的人看着老头儿表演刀工。

    晏鹤年提着包好的羊头肉,边走边:“元代大都很繁华,吸引许多回回来此聚居。现今回回牛街,就是那时形成的。”

    “当时有个叫忽思慧的回回御医,编过一本《饮食正要》的食谱,是吃饮食大全。”

    晏珣由衷赞道:“爹,你对吃的懂得真多。”

    “略懂……不像你,对太监了解最多。”晏鹤年内涵一句。

    ……昨晚,珣突然神秘兮兮地梦见田义将来会做大太监。

    衰!

    你梦见个大姑娘,爹还老怀宽慰,你总是梦见太监算哪门子事?

    晏珣笑眯眯的,只当老爹在夸他……

    众所周知,明代太监是重要政治角色,了解得多难道不是优势?

    走到路口,他们又顺手买一斤切糕。

    回回做买卖,影两把刀,八根绳”的法,意思是本买卖、门槛不高。

    两把刀就是一把切羊头肉,一把卖切糕。

    卖切糕的大汉跟卖羊头肉的老头儿一样刀工好……

    切之前刀子上沾一点水,一刀下去,刀光糕平,份量一点儿不差。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闻着空气中的食物香味,晏珣忽然觉得,只要和爹在一起,可把京城当故乡。

    王徽见他们父子买肉回来,笑盈盈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京里吃羊肉跟高邮吃鸭子一样。”

    中人介绍的厨子是山东人,口口声声会做淮扬菜,真的就只是“会”。

    因此王徽有空还是自己下厨,让侄少爷打下手。

    她今日还做徽州馃,加上一些扬州特产送给邻居。

    这里离皇城根近,住的都是要去宫里当差又有点家底的。

    “左边一户,住的是光禄寺珍馐署的御厨;右边一户,曾出任太医院院判,后来辞职回乡,去年应召回京,给裕王治病。”王徽介绍。

    晏珣一愣,连忙问:“右边那家,是不是李时珍?”

    “是啊,珣认得?”

    晏珣:“……我听过!”

    在后世,裕王的名字几人记得?李时珍可无人不晓!

    想到李时珍就住在隔壁,他蠢蠢欲动想爬墙……

    没什么坏心思,就是想知道神医长啥样。

    “喵呜~”乌云闻到饭菜香,从墙头跳下,在晏珣腿边打转。

    这喵已经爬墙,抢先一步看过李时珍。

    晏鹤年边吃饭边:“李时珍十四岁中秀才,考过两次乡试不中弃儒学医。嘉靖三十五年,被举荐到太医院。三十八年,授太医院判,任职一年后辞职。”

    众人齐刷刷地看着晏鹤年……

    你作为状元郎忙得脚不沾地,还有空摸邻居底细?

    “爹,你什么时候打听的?”晏珣惊讶。

    晏鹤年淡淡笑道:“到京城第二我们去裕王府,回家路上你不是提过李时珍?既然是我儿都记得的人,当然得先打听着。”

    神棍的自我修养,留心一切可用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