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明镜是非(二十八)-第4/4页

加入书签
        慢慢地,白银这种货币渐渐地渗透到整个社会,社会各阶层对白银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何解决这一严重的供求矛盾便成为当务之急。有需求,就有市场。

        倭国除了火山地震多之外,物资极度匮乏。不过,倭国还盛产白银,预计每年产量不下数百万两。一边有银缺物,一边有物缺银,这个时候,商人们的调节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每年总会有很多人从中原走私货物到倭国,换回白银。

        也就是因为走私屡禁不止,朝廷就越是下恨心实行海禁,不过越禁就是越是禁不止,而且越禁国内流通的银子就越多,朝廷发行的宝钞就越发贬值,这就是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起始点还是那一条:朱元璋把商人违法化了!

        朱无璋想消灭商人,想把明朝变成一个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社会,却不知道什么叫社会规律,这个社会没有商人,那能行吗?谁来调济余缺?而朱元璋消灭商人这个想法就够可笑的了,更可笑的是他发行的宝钞。

        从明洪武七年起,因为铜短缺,明朝颁布“钞法”,开始印发纸钞。但是这种纸钞纸质很差,而且是只发不收,即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面上纸币泛滥成灾,发行的当年就开始通货膨胀,贬值极快,百姓可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用这种玩意儿。

        宝钞的失败,又带动了另一个暴利行业的发展,那就是私铸铜钱。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约16 000文,折合白银超过十五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

        如此暴利的行业,万磊当然想分一杯羹。他铸钱不是为了换银子,而是要换粮食换各种生活用品,毕竟他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者,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流通物,真正体现他是否富裕的不是看他有多少金银,而是看顺天府的生产力如何,社会竞争力如何。如果顺天府没有竞争力,囤积了再多的金银也不能当饭吃。

        现在机会来了,如果真能找到一个铜矿山,开出铜矿来私铸成铜钱,这生产成本肯定不会太高,江南出产的米一千个铜钱一石,他拿两千甚至五千去换,就不信换不来,只要渡过了时艰,以后就好办了。

        而且一旦大量私铸的铜钱涌入明朝,势必会引起货币的贬值。这样一来,本来就很穷苦的小民就越来越穷,越穷就越容易闹事。明朝那边越乱,就越是没法把触手伸到顺天府来,这才是损人利己之必杀招。

        “想什么呢?”傅闱见丈夫饭到嘴边却一直不动嘴,忍不住问道。

        “哦,没什么,只是我家闱儿太漂亮了,看呆了。”万磊回过神来,笑道。

        “油嘴滑舌,没个正经。”傅闱脸一红,骂道。

        万磊还想再说几句肉麻的话,却听到啪啪地拍门声,之后就传来赵雪儿喊声:“哥,出大事了,快出来。”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