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休妻再娶(下)-第2/4页

加入书签
        当然,在开师范的同时,小学学堂还是要办的,不过先让老学究在里面教读书识字,识了字的才给教一些简单的数理化,选拔学有所成的进行中学甚至大学教育,这才是兴教化之道。

        其实,儒家文化并不排斥科技,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中,就列明了三纲八目,所谓的三纲就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劝人修身向善的。而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之首的格物,就是穷究事物之理。

        儒家文化与研究科技不相矛盾,自然要发扬继承。而封建社会真正排斥科技的是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只考“语文”,只论治国平天下之道,这才导致了很多人整天死读四书五经,却不知知行合一,所以培养出很多眼高于顶却百无一用的书生。

        客观上来讲,科学制度有弊也有利,弊的一面是禁锢思想,利的一面就是它提供了一种极稀缺的社会资源,那就是相对平等。不管你来自天南地北,也不管贫富贵贱,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拿起那几本书,死记硬背,然后到考场上一较高下。

        现在,顺天府的学子们被排除在科举考场之外,已经不能享受这种相对公平了,这对万磊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顺天府的“聪明人”不必再死读书,只要引导得当,就能培养出很多读活书的人。读活书的人多了,学术氛围一浓,就能吸引更多有志于经世治国的同仁,这才是良性发展之道。

        带着这心里的这一计划,万磊携妻早早地来到了顺天府衙门,并于议事厅等候父老的光临。铁铉由于要忙于接待朝廷的来官,所以没能出席,不过万磊也没想过要他出面,反正教育是大众的事,官府出不出面都没关系,万磊牵头说服众父老,把摊子搭起来,这事就成了。

        午时一过,十几位在北平城内最有声望的父老到场了,当然,这些老家伙多数还兼职当议员参议员,是顺天府各大姓氏中说一不二的族长,只要说服了他们,他们再到族人中当吹鼓手,就能一呼百应。数月前,万磊就是靠他们凝聚北平城的人心的,现在“故伎重施”而已。

        这些父老见闱儿在场,却多是面色凝重。他们都听说了万磊娶妓为妻一事,事情的经过不太了解,不过都觉得这事太过离经背道,很多人还暗暗议论说:万先生是不是被闱儿的美色给迷住了,不然怎么会公然反对朝廷的赐婚,这明显就不是一个大丈夫所为啊。

        人到齐了,万磊请大家环桌而坐,一阵寒暄问候之后,就开始说正事:“各位,在下这一次急请各位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就是兴办文教一事。”

        “兴办文教?”李姓族长一皱眉,他还以为万磊带夫人出来,是要解释娶妓为妻一事,谁想到他一上来就谈文教,这让他有些始料未及,不过他一愣神,又道:“我顺天府今为土司府,学子们业已无缘科举,兴文教又有何用?”

        “就是,读书已然无用,不读也罢,还不如鼓励子侄们参军,或可打拼出一个好前程来。”又一老族长道。

        “对,读书不如从戎。”众父老纷纷响应。

        万磊见了,抬手压了压,示意这些老家伙先不要急着激动,等他们都安静下来了,才道:“谁道读书是为考科举的?又是谁道不能考科举,读书就没用的?”

        万磊四下扫了一圈,又道:“为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之一是识字,别的不说,最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不然以后怎么跟人家立契约,难道用圆圈的办法来签名;读书的另一目的是会算数,娃儿们以后都是要长大的,最起码的加减乘除要学会,不然怎么跟人家做买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