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谢朗、谢玄-第2/2页

加入书签
    一路上,走的都是官道,路途平缓,仅用了一个时辰,便到了山阴县的东山。

    谢安和谢氏的子弟们生活在山脚和半山腰处,山顶是一览众山小之地,一般有闲情的时候才会去。

    入眼便是芳草池塘,曲廊亭轩,几簇竹林、桃林隐现在山中。

    这时,有几名身穿大袖衫、头戴梁冠的谢氏子弟注意到了一个从马车下来的少年。

    只见少年约摸十五六岁,身穿淡紫竹叶绸衣,两边金丝滚边,行止风流不俗,想必是赴宴之人。

    “敢问足下大名?有礼了”

    “在下王凝之,字叔平,今日不请自来,多有打扰。几位定是谢氏子弟了,不知如何称呼?”

    闻言,谢朗大笑道:“原来是逸少之子,久仰了,在下名朗,字长度,这位舍弟谢瑶,幼弟谢玄、谢韶”

    王凝之同笑道:“久闻大名,进亭长叙呼?”

    “正有此意”

    二人一路进到凉亭,谢玄、谢韶充当陪客,端上茶水,坐到了兄长谢朗一旁。

    谢朗,少有文名,小名胡儿,没错,就是《世说新语》中,那位说出“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胡儿。

    谢玄,古代著名部队“北府兵”之统帅,淝水之战名将,谢道韫的幼弟。

    谢玄今年不过七岁,便因才思敏捷被叔父谢安所器重,在接下来几人的谈聊中,王凝之颇有所感。

    谢氏子弟,随便挑出一个来都比之前的王凝之要强,不仅是学识上,言行举止也是如此。

    不怪谢道韫返还谢家时,面对谢安的慰释,仍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值得一说的是,王凝之与谢朗初谈平平,深入谈论老庄思想后,竟侧膝长谈至黄昏。

    谢朗早闻王凝之无甚才学,原以为浅谈即止,未想到其对玄学的解读,尤其《逍遥游》、《齐物论》两篇,竟如此的新颖。

    谢朗因大赞曰:“今日遇叔平兄,犹如初识令尊呼!甚可胜之也”。

    王凝之回答:“吾遇长度,收获甚丰,又何尝不是知音之交啊”

    谢朗面色露出一抹歉意,起身作揖道:“叔平兄乃大才矣,请恕某方才轻视之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长度态度诚恳,吾自当谅解”

    “既如此,在下便谢过了”

    谢朗说罢,看了看天色,知道时候已经不早了,便道:“看来今日的问道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过日后有的是时间,叔平兄随我来,住处等一应事务均已安排妥当了”

    王凝之的住处在半山腰处,与王羲之、王玄之等人的住处相邻,显然是谢朗特意安排的。

    二人登往山腰的路上,谢玄都是跟在后面,谈聊间,不由插了一嘴:“兄长可知,令尊有意为您求娶谢氏女呼?”

    “不知,何以?”

    “谢氏女即阿姊,因说矣”

    谢玄在得知这位便是王凝之时,特意留下来替阿姊察看其品德、才学,过关后,方才直言。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