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静宝莲花楼上头

加入书签


到了中秋这一日,阖宫里热闹非凡。

   圣驾虽然在行宫,仍挡不住许多官眷贵妇来问太后、皇后的安。

   这其中礼节繁琐,关乎皇家颜面,自然马虎不得。

   皇后卯时就起床,梳妆之后就到松鹤斋给太后请安。

   这样的大节庆,请安是必不可少的。

   有近一月的时间不曾见过太后,她心中依旧忐忑,事情虽过去数十日,也不知太后消气没有。

   宋钰是第一次来松鹤斋,还未进门,就看到外边的两棵大油松,足有五丈高,那冠盖茂密,郁郁葱葱,正掩着松鹤斋的宫门,底下两只大鎏金铜鹤昂首而立。

   地上落了薄薄一层松针,像谁无意倾洒的赭色颜料,在满园的绿意里显得独特又富韵味。

   颇有点“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境。

   跨进宫门,绕过一个回廊,就见太后身穿宝蓝色缎绣凤穿牡丹寿字纹衬衣,正站在薄雾里喂鸟。

   皇后在外边就请安见礼,“儿臣给皇额娘请安,愿皇额娘福寿安康。”

   太后瞧见她,杏黄色缀绣衣衫衬得一张小脸气色非凡,一如往昔的容貌鲜妍,倒怔忪了一瞬,像是有片刻出神,待苏嬷嬷提醒,她才道:“好孩子,起来吧。”

   皇后听她称呼得亲切,心知她早已气消,不免关切的问:“皇额娘今日怎起的这样早?园子里早起也有些凉,您别站在这雾里了,这都是湖边水汽,小心寒气侵体。”说着亲自扶太后往殿中去。

   太后由她扶着,只说:“今日荣国公府要进宫问安,哀家就醒得早些。”

   荣国公府是太后的娘家,太后哥哥赵启仁据说年轻时也是英才俊貌,可惜三年前却猝然辞世,才四十一岁的年纪,就长眠于地府了。

   赵启仁唯有一个独子,名叫赵英杰,便是由他承袭的国公爵位。

   年纪轻轻,就地位显赫,这位赵公爷,在京城也是久负盛名。

   娘家侄子要来,难怪太后高兴得睡不着觉,早早就起来等候了。

   如意洲也还有许多事噬待处理,宋钰原本预备着略坐一盏茶便走,结果太后开了话题问:“你娘家哥哥多大了?”

   宋钰便答:“儿臣有三个哥哥,最大的哥哥二十二了,中间的哥哥二十岁,小哥哥十七岁了。”

   太后又说:“哀家的侄儿今年二十岁。”

   宋钰粗粗一算,仙去的赵老公爷竟然是二十四岁才生的孩子,这也真是够晚的。

   她见话题起的莫名其妙,只能赞道:“正是好年纪。”

   太后言语间似有伤感,“老大的年纪,去年才成的亲,非说要寻个一生一世的好姻缘,可惜赵老公爷临走都没能见着这孩子成家立业。”

   宋钰便安慰道:“去年成的亲,可见是寻到知心人了。”

   太后才展露笑颜说:“是了,去年成的亲,今年已经得了麟儿,应该是两心相悦,总算是没有步他父亲的后辙。”

   太后话中似有什么秘辛,但事涉故人,宋钰也不敢随意发散,便只是应承着笑笑。

   太后知道她宫中事多,便道:“你宫中事多,且先去忙吧,哀家等着晚上看你们筹备的节目。”

   宋钰笑着应了声是,方恭敬道:“儿臣告退。”

   等回到如意洲,已经辰时,她匆匆进了早膳,又换了朝服,才受了六宫嫔妃的请安。

   紧接着就是一**的官眷贵妇请安问好,翠洗在她耳边报参见者的名字来历,她一个都记不住,只记得满屋子珠光宝翠,都是差不多的笑脸。

   她端坐在紫檀龙凤纹扶手椅上,脸都笑僵了,麻木地听人家说些奉承话。

   奉承话虽好听,听多了也腻。

   不仅腻,还吵。

   好不容易捱过上午,她迫不及待脱了那几公斤重的朝服朝冠,重新沐浴更衣,瞅着空当还歇了个午觉。

   皇帝反倒没她这么忙,朝臣觐见也简单,就在澹泊敬诚殿里,君臣互道一声“中秋快乐”足矣。

   反正日常上朝也见,中秋这天多了一道“御赐红月饼”的程序罢了。

   不过等皇帝从朝堂上下来,去到如意洲的时候,皇后已经睡着了。

   多日不见,她出落得愈发大方,不细想,都认不出她只是十五岁的小姑娘。

   哦不对,过了今日就十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