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埋葬

加入书签


当然,刘家想办葬礼,得先有尸体才行。

   而且,怎么葬,也是个问题。

   六十年代,火葬与政治进步挂钩

   种花家全面倡导火葬,始于1956年。

   当时,有151位领导人联名签署倡议书,称:

   “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加以我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厚葬久丧定作礼法,常使许多家庭因为安葬死者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也无碍于对死者的纪念。”

   1965年,发布《关于殡葬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改革旧的殡葬习俗”、“把殡葬事业统一管起来”四项目标。

   此后,推动“殡葬改革”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治风向向来是从北到南吹、从城市到乡村吹。

   总体而言,火葬在城市的普及率高于农村,在北方地区的普及率高于南方地区。

   这一时期,人们选择火葬,更多是受运动式宣传影响,与政治进步直接挂钩。

   更不要提京城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心,刘海中还是国企职工,那妥妥的是要求火葬的。

   要是土葬,那就是思想落后,就是封建,埋了都能给人刨出来烧了看,家属还得挨批,一点儿不带开玩笑的。

   倘若是干部,那情节更为严重。

   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职工不实行火葬的,不得享受丧葬费,所在单位也不得为其丧事活动提供方便。国家职工拒不执行火葬,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如果刘光福执意要求土葬,说不定还有活动空间。

   但是这俩人父子感情虽然有,但不多。刘光福不会为了刘海中的身后事做那么大的牺牲。

   所以,哪怕二大娘不同意,刘海中也妥妥得火化了。

   刘海中的死因并不复杂,很快,公安局就将尸体发还给了家人。

   但是,关于火化一事,刘光福又和二大娘有了不同的意见。

   还是那句话, 这个年代,布料棉花都贵的很。

   刘光福的意思是,既然都要烧,那给老爷子换身干净衣服就行了,褥子就不必了。

   二大娘则是老观念,讲究“儿铺女盖”,说怎么老头子有两个儿子,死了以后连床褥子都没的睡?

   母子二人就这个问题争执起来。

   “给老爸陪褥子?反正都要烧了,陪什么褥子啊?咱家一共才几床褥子?”

   刘光福每没个好声气。

   “妈,你和我爸睡一床褥子,我和我弟一人一床,褥子面都只有一条换洗的。你说要陪,拿什么陪?陪了咱们家睡什么?啊?”

   “那,那也不能让你爸躺光板儿啊!!”

   “反正都要烧了,还怕什么躺光板儿?骨灰盒一装就得了!”

   “你、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刘光福也有点气虚,但是仔细想一想,就又理直气壮起来。

   “妈,不是我不孝顺我爸,可是人总得往前看啊,我爸走了,咱们日子就不过了?总得量力而行啊,对不对?”

   二大娘捂脸痛哭。

   因为离得近,刘家的动静向家也听到了。

   “哎,二大爷走了,二大娘的日子不好过啊。”

   向嬢嬢感叹道。

   “刘光福也是,做的太绝了,怎么能连条褥子都不给准备?哪怕是掏旧棉花做两床薄点的也算,居然想让自己的亲爹躺光板儿走,真是……哎!”

   折中的方法就是,把刘海中老两口的褥子拆开,把旧棉花重新弹一遍,添点布料,做一床单人的褥子留给二大娘睡,剩下的棉花做两床薄褥子,给刘海中铺到下面。

   这样,也就耗费点弹棉花钱和手工、时间,做褥子的布料可以用换洗的被面儿顶上。

   但不知道刘光福是没想到,还是连这点钱和东西都不想出,二大娘都被自己这个儿子气哭了。

   “妈,你就别替他家操心了,父母不慈,儿女不孝,你想想看二大爷原来是怎么对他儿子摆威风的?现在人都没了,还指望儿子有多孝顺不成?”

   向月翻了个白眼儿。

   “说的也是。”

   向嬢嬢叹了口气。

   “以后我要是没了,你们可……”

   向星急的上去就捂向嬢嬢的嘴。

   “妈!这种不吉利的话不许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