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又见到你了

加入书签


四合院里的纷纷扰扰,向阳自然不放在心里——除非有人惹到了他家头上。

   白天在研究所保卫科排好了巡逻队伍,又和大家一起进行了训练和枪支的保养。

   下午下班以后,随便吃点什么,就赶去小院儿接受沈老的任务。

   不过,这次小院儿里多了一个人。

   “你是……”

   看到院子里出现的身影,向阳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怎么,换了身衣服,你就不认识我了?”

   林绿夏站在院子里,眉眼含笑的望着向阳。

   她穿着白衬衣搭配中山装,黑长裤,黑皮鞋,左手手腕上戴着一块梅花女表,还是原来的短发,不施脂粉,眼睛黑亮亮的。

   和那个香江的时髦女性就像是两个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依旧很美,而且身上有一股风韵,是现在内地很多女孩子没有的。

   “你原来就很漂亮,现在是换了一种的漂亮。之前像牡丹,现在像荷花。”

   向阳笑着称赞道。

   林绿夏掩唇一笑。

   “你可真会说话。”

   “你怎么回来了?”

   “‘香槟”带回来了,我自然也要回来配合工作。”

   “那你以后还走么?”

   林绿夏叹了口气。

   “我自然是不想走的,外面再好也不是家。但是,如果组织上有安排,我无论如何都是要去的。”

   现在还处在冷战期间。“冷战三大特务中心”就是香江、德国柏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而“世界三大间谍之都”则分别是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香江和葡萄牙里斯本。

   这些地方能成为“间谍集散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和政策以及政治因素有关。

   在20世纪初,香江就已经是E国的“远东情报中心”,也是远东区域最重要的情报区。

   而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也早在20年代初,就相继在香江设立了情报机关,比如大名鼎鼎的梅机关和竹机关都在香港设有机构,开始了一系列针对种花家的破坏活动。

   1935年,国民政府在香江设立了中央信托局,除了公开业务,还有一条秘密战线,就是与德国的军火贸易。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新种花家成立后,香江又成了西方势力窃取种花家情报的桥头堡,也成了国民党特务渗透破坏的重要基地。

   其中最出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就发生于1955年4月11日,种花家代表团成员和记者11人、机组5人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迫降后生还。

   所幸刺杀目标(某位大领导)因为计划临时改变,未曾登基,不然就真的成了国家灾难。

   前车之鉴未久,所流之血未干啊。

   阿美莉卡也在香江有着无比强大的情报网络,由于新种花家相对封闭,阿美莉卡的情报触角无法深入,只能借助香江这个自由港和内地往来频繁的优势来获取情报。

   就连朝鲜在香港也设有情报机构。

   bbc曾报道,从1955年开始,E国连续六年时间选送刚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人学习中文,然后将他们送到远东地区做间谍。

   这些年轻人在经过汉语训练后,一部分被送到内地进行间谍活动,一部分被送到了香江东部小西湾的监听站。

   这个监听站运行了几十年,一直到香江回归前夕的1994年才被关闭。

   除了监听站,E国还在香江设立了一个巨大的间谍机构,名义上叫香江警务处“政治部”,实际上却游离于警察部门,受军情五处(mI5)派遣。

   其英文名称为Special branch,缩写为Sb。

   Sb成立之初有大约200人,大都是从出身贫寒、但是学习很努力,考上名校,接受过完整西方精英教育的香江年轻人中挑选出来的,利用E国国籍和高薪来引诱他们为E国卖命。

   一直到1993年,香江回归在即,Sb才予以解散。

   香江是个自由港,交通便利,出入境管理宽松,非常适合间谍出入,所以各国间谍往往都在此汇聚,交换情报、传递情报、甚至直接刺探情报。

   再加上香江商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外公司的人来往香港,也为间谍披着商人外衣从事间谍活动提供了便利。

   比如台岛“国安局”就以某公司为名,在香江驻有一个七人行动小组开展活动。台岛“军情局”更是干脆一口气注册成立了20多家公司,掩护其情报机构开展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