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该死的铝球

加入书签


……

   次日6:55分,Ab组点名发车。

   池远和英子都被分到了A组。他们与b组一起,作为最早的一批进行实验考试,核验了身份,进入等待室。

   八点左右,排队进入实验室。

   踏入其中,抬头,便可望见:

   【xx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作为大学的实验室,自然气派又明亮,就是有点阴森森的冷。

   到了八点半的时候,实验准时开始。

   池远和英子仅仅对视了一眼,确认了对方眼神中的斗志便果断移开了视线。

   这是赛场,没有合作,没有儿女私情!

   最终靠实力说话!

   很快,试卷发下。

   拿到实验题,依然是两道。

   力学: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和待测金属球材料的电导率。

   光学:研究玻璃材料折射率与入射光波长间的色散关系。

   每道实验都是90分钟。

   看到第二个实验,池远不禁眯了眯眼睛。

   是巧合吗?

   他们的领队特地提醒过他们,要去背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光的波长……

   甩开杂念,池远迅速进入状态。

   第一道题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一道很基础的题。

   就是让球做单摆运动。

   等装好了单摆装置后,池远看向了测角仪。

   量程为-5.5°~+5.5°……

   ‘等等?分度值0.1°?’

   池远再次看向实验试卷确认。

   ‘没错啊,实验要求角度测量数据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一般而言,都是根据器材的精度,来规范设计最后的答案。

   如果需要填入表中的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则读数的时候要到小数点后三位,最后一位估读,因此器材的精确度应该为0.01°才对,这样才能减小结果的误差。

   可问题在于,试卷上测角仪的分度值写的0.1°,也就是说,精确度是0.1°

   ‘这实验考试准备的测角仪倒有意思。’

   不过问题不大。

   答案的误差允许范围,也就是按不确定度进行评分的对应标准,还是得看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做实验的结果而决定。

   无非就是这次的实验误差本来就大一些,但分数换算不会变化太多。

   准备完毕。

   ‘然后,将铝球以小角度(小于5°)释放,让它做简谐运动。’

   池远一边做,另一只手已经按在多通道计时器上准备记录。

   放!

   按下计时。

   眼睛紧盯着铝球,直到铝球摆动了30个周期。

   低头看向计时——59.07s。

   测出第一个实验中的【重力加速度】,共需要进行6次重复实验。

   这种实验虽然流程简单,但依然不容小觑。越是重复性强的实验,时间越是紧张。更别忘了还有一个光学实验,容错率极低。

   有时候,同一个步骤,用完全相同的手法,也会因为一些奇怪的偶然造成误差。

   比如,数着数着忘记了自己数到了第几个周期。

   池远能做的也只是聚精会神,手法尽量做到极致,其他的都得交给上帝了。

   第一个实验中的【电导率】则需要观察铝球从0、10、20、30、40……、110周期后,所用的时间和摆幅(角度)。

   数据至少需要3组重复实验……每组至少11个数据点。

   这就是池远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耗时最少的实验设计了。

   做到这,池远都有点想骂娘了。

   ——经历了这么多竞赛,这是他做过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实验,是想把学生当实验机器人吗?

   心里虽然在不断吐槽,池远也知道不能耽误时间,立刻调整一起继续实验。

   等到他结束实验,写完实验报告,只觉得眼前还有一个球在摆啊、摆……

   揉了揉眼睛,一看时间——10:20。

   ‘靠?一个实验,过了110分钟?!’池远眨了眨眼睛,确定那不是幻觉。

   第一个实验规定时间是90分钟,他整整超时了20分钟!

   他可以确定自己没有耽误一点时间,全程也没有失物重做,但这是他第一次做实验超时。

   环顾一下周围:

   的确,绝大多数人都还在盯着那颗该死的铝球!

   再低头他写得满满当当、表格里密密麻麻的数据……

   这次实验有问题!这测量的数据量太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