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村里成立了清账小组,原行政村干部都不参加,老党员周殿光任组长,赵康任副组长,成员四人,共六人。
这六个人东跑西问,没少忙活,后来宣布查清了,并在公示墙上予以公布。
赵东城跑去看了,整整两大张白纸,写得密密麻麻,行政村每年各项收入是多少,各项开支是多少,详细到一顿饭的钱在上面都有体现。
最下面是两年多来,行政村资金应剩余额是元。
群众自然要问,这些钱哪里去了?
后来听说,镇里要周顺昌拿出这笔钱,但周顺昌那里却没见动静,也没见镇里再继续催要。
赵启章哪肯罢休,又鼓动村民到镇里去施加压力。
镇里又表态了,说这些钱周顺昌不拿出来绝对不行,坚决要让周顺昌交出钱来,但仍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不知从哪天起,村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要实行民选村长,就是说,村长不再由上级直接任命了,而是改为全体村民选举产生,选上谁,谁干,不管他是谁。
而且,村长以后不叫村长了,叫村委会主任。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议论纷纷,后来镇里来人召开了一次村干部会议,才算彻底证实了这种说法,而且说干就干,很快成立了选举委员会。
受上届领导班子劣迹的影响,人们对代理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选举委员会主任周有恒,没什么好感,凡是周有恒周建议的,大家都反对,凡是清账小组组长兼选举委员会副主任周殿光提倡的,大家都一致拥护。
再加上选举委员会委员赵康的上下联系,背后指使,周有恒实际上已经被架空,选举工作以及村里其他的一些事务,完全由周殿光和赵康把持。
镇里也渐渐地看出了这一点。
但是,也许镇里和周有恒之间有某种默契,大多数到村里开展工作的镇干部,都明确表示支持周有恒。
这样,在开会的时候,就出现了复杂的局面,镇里的人让周有恒讲话,往往讲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被人打断,说出不同意见,镇里的人不让别人打岔,却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大声争辩。
镇里的人时常无可奈何,场面很尴尬,谁都知道这时候不是大发脾气、拍桌子走人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那样,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这些现在来村里工作的镇干部,都是负有使命的,工作开展不下去就是失职。
再者,上边到下边开展工作,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群众,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是强硬一下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周殿光和赵康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遗余力地巴结那些敢说敢干的村民们。
他们的这种操作现在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村民们一时挺纳闷儿,赵启章竭尽所能地跟周顺昌做斗争,现在怎么连一个选举委员会的委员都没当上?其实村民们大都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儿,更不知道赵启章心之所想,赵启章已经不想再为自己谋求什么了,他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赵康身上。
但他又明确告知赵康,现阶段绝不可以做村里的一把手,因为做了一把手就会面临许多难题,手里没有一分钱,怎么开展工作?行政村的欠账怎么偿还?
更为重要的是,假如赵康当了老村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群众就会认为,原来赵启章在背后鼓动村民反对周顺昌,是为了取而代之,自己当官儿,村民们对他们的印象还会好吗?
但是,一把手的座位,也不能让一个有魄力的年轻人去坐,这样会导致赵康当上一把手的可能性变得遥遥无期。
最好选中一个年龄大、做事不太果断的老党员,赵康给他当助手,当副手,当帮手。
这样既可借用老党员的信誉,度过村里的这段难关,而又能使赵启章轻易地操纵村里的大小事务,操纵村里以后的选举,等到老党员自然退休,赵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上一把手。
以后的事也正是按照赵启章长的这一思路发展的,他一开始就选中了周殿光,极力在背后鼓动周殿光支持上访,进而参加清账,接着顺利地当上了事实上的选举委员会主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这六个人东跑西问,没少忙活,后来宣布查清了,并在公示墙上予以公布。
赵东城跑去看了,整整两大张白纸,写得密密麻麻,行政村每年各项收入是多少,各项开支是多少,详细到一顿饭的钱在上面都有体现。
最下面是两年多来,行政村资金应剩余额是元。
群众自然要问,这些钱哪里去了?
后来听说,镇里要周顺昌拿出这笔钱,但周顺昌那里却没见动静,也没见镇里再继续催要。
赵启章哪肯罢休,又鼓动村民到镇里去施加压力。
镇里又表态了,说这些钱周顺昌不拿出来绝对不行,坚决要让周顺昌交出钱来,但仍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不知从哪天起,村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要实行民选村长,就是说,村长不再由上级直接任命了,而是改为全体村民选举产生,选上谁,谁干,不管他是谁。
而且,村长以后不叫村长了,叫村委会主任。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议论纷纷,后来镇里来人召开了一次村干部会议,才算彻底证实了这种说法,而且说干就干,很快成立了选举委员会。
受上届领导班子劣迹的影响,人们对代理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选举委员会主任周有恒,没什么好感,凡是周有恒周建议的,大家都反对,凡是清账小组组长兼选举委员会副主任周殿光提倡的,大家都一致拥护。
再加上选举委员会委员赵康的上下联系,背后指使,周有恒实际上已经被架空,选举工作以及村里其他的一些事务,完全由周殿光和赵康把持。
镇里也渐渐地看出了这一点。
但是,也许镇里和周有恒之间有某种默契,大多数到村里开展工作的镇干部,都明确表示支持周有恒。
这样,在开会的时候,就出现了复杂的局面,镇里的人让周有恒讲话,往往讲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被人打断,说出不同意见,镇里的人不让别人打岔,却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大声争辩。
镇里的人时常无可奈何,场面很尴尬,谁都知道这时候不是大发脾气、拍桌子走人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那样,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这些现在来村里工作的镇干部,都是负有使命的,工作开展不下去就是失职。
再者,上边到下边开展工作,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群众,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是强硬一下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周殿光和赵康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遗余力地巴结那些敢说敢干的村民们。
他们的这种操作现在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村民们一时挺纳闷儿,赵启章竭尽所能地跟周顺昌做斗争,现在怎么连一个选举委员会的委员都没当上?其实村民们大都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儿,更不知道赵启章心之所想,赵启章已经不想再为自己谋求什么了,他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赵康身上。
但他又明确告知赵康,现阶段绝不可以做村里的一把手,因为做了一把手就会面临许多难题,手里没有一分钱,怎么开展工作?行政村的欠账怎么偿还?
更为重要的是,假如赵康当了老村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群众就会认为,原来赵启章在背后鼓动村民反对周顺昌,是为了取而代之,自己当官儿,村民们对他们的印象还会好吗?
但是,一把手的座位,也不能让一个有魄力的年轻人去坐,这样会导致赵康当上一把手的可能性变得遥遥无期。
最好选中一个年龄大、做事不太果断的老党员,赵康给他当助手,当副手,当帮手。
这样既可借用老党员的信誉,度过村里的这段难关,而又能使赵启章轻易地操纵村里的大小事务,操纵村里以后的选举,等到老党员自然退休,赵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上一把手。
以后的事也正是按照赵启章长的这一思路发展的,他一开始就选中了周殿光,极力在背后鼓动周殿光支持上访,进而参加清账,接着顺利地当上了事实上的选举委员会主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