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沈香甲煎为庭燎-第2/4页

加入书签
   四品的官员,其妻、母,受封为郡君。

   自然的,娥渡丽和温璇,做为正四品上官员的阿布正妻(平妻),就被受封为郡君。

   五品官的老婆、母亲,会被受封为县君。

   那母亲和妻怎么区分称谓呢?

   那就是在母亲的封号前加上一个“太”字。

   例如,若大屋作没有任何官职,那王蔻就会因为儿子的官位,也会被封为郡君。

   大家敬称的时候,为了区别于娥渡丽和温璇,就得称其为“太郡君”。

   可以这么说,在大隋时代,五品就是一个人仕途上的一道重大门槛。

   一旦跨过而晋升,也就是从五品开始,他就算是正式跻身于国家高级干部的行列了。

   从此,服朱衣,佩银鱼,封妻荫子,门楣显耀。

   大年三十日,夜。

   这是一个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夜晚。

   此时,在大隋东都洛阳皇宫内,一场盛大的守岁仪式,正在上演。

   皇宫内,灯火通明,人们争相庆贺。

   这一晚,阿布一家五口,全都要在皇宫里度过。

   隋炀帝除夕守岁,其奢华程度阿布早有耳闻。

   今夜一见,果如其闻。

   殿前,分别用沉香、檀木两种香木,架起九十五架篝火。

   如天上星局,拱卫中宫。

   那火焰,最高的达十余丈,烟火烧出的香气,弥漫在庆祝现场的每一处地方。

   这一夜,可不得要烧掉这等珍贵香木几百车?

   广皇帝今晚盛宴款待群臣,而自负文采卓着的文人才子们,则踊跃献诗祝贺。

   广皇帝也是个好文好诗的,一时之间,你来我往,骚气漫天。

   场面,真的非常隆而雅致!

   大家先恭请广皇帝赐诗一首,皇帝自然是无有推辞。

   作诗,光皇帝还没服过谁!

   当即,广皇帝赋诗一首。

   “三元建上京,六佾宴吴城。朱庭容卫肃,青天春气明。”

   他停顿片刻,接着吟道:

   “朝光动剑彩,长阶分佩声。酒阑钟磬息,欣观礼乐成。”

   “圣上好诗!”

   “硬语盘空,皇上天才!”

   “我皇万岁!”

   ……

   马屁如雷,响彻宴饮的大殿内外。

   既然皇帝开了头,群臣怎能落后。

   于是,几乎每一个有头有脸的臣子,都献上了提前准备的大作。

   这个时代的贵族大臣,尽管文学教育都不差,但是对于诗词歌赋。还没有像前朝那样都有深刻的造诣。

   立国才二三十年,许多文化的基因,才刚刚开始复苏。

   所以,这诗歌的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整体上欠佳。

   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文坛繁复侈靡之风,仍然不减。

   很少像广皇帝那般,有一股天然、朴实、豪迈、清新之风。

   ……

   在众多的诗词中,倒是有几个年轻人的诗,脱颖而出,获得一致好评。

   一个是唐国公的二儿子,李二郎。

   他的诗是这样: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阿布也被逼抄了一首,是李义山的诗。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这诗一出来,不仅众人皆赞,就连自己的老婆温璇和迷妹子杨吉儿的眼中,也是神采飞动、眼波流转。

   后来,一个姓杜的小官僚也出了一首好诗。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熏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阿布一听,大为吃惊。

   这不是杜子美他祖父杜审言的那首《守岁侍宴应制》么?

   阿布问身旁的高士廉这人是谁,高老头捻须想了一会说:

   “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孝义驿杜甫。”

   啊?

   那杜审言呢?

   杜甫不是晚唐的吗,怎么现在就出现了?

   时间序列,变了!

   阿布的心里,立马变得沉甸甸的。

   果然,当原来历史中另一位大人物李治的《守岁》,也被一位叫朱彪的年轻胖子吟出来后,阿布就知道,这个时代已完全与昨日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