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辅机走,李二来

加入书签


“好!好!好!正是如此!”

   长孙无忌一拍手掌,高声赞道。

   白皙的脸上,升起一道鲜艳的红晕,这孩子高了。

   阿布微笑着问他:

   “辅机,还记得三年前,你在洛河码头送我,我对你说的话吗?”

   “哦,我记得,可……”

   长孙无忌看来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我说过的话,永远有效。”

   “不过,明年六月,观音婢就嫁出去了,你对长孙伯父的遗愿,已经完成了大半。”

   “接下来,当是图谋大业,成就自我的时候了!”

   “辅机,我现在以粟末地少东的身份,正式邀请你,到我粟末地一游。作为特殊贵客,粟末地的一切可以对你开放。”

   “你,不用做任何事情,不用做任何承诺,你只要用心去看看,在我的粟末地,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布凝视着长孙无忌的眼睛,用缓慢而真诚的语气说道。

   “粟末地?”

   “很特殊么?”

   见阿布说得如此郑重其事,长孙无忌也严肃了起来。

   “应该,很不一样,和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很不一样。”

   “到那里,也许你会找到你的人生理想,也许也会解答你现在心中的很多苦恼和困惑。”

   “更也许,你也不喜欢它,躲之如蛇蝎!”

   “但是,那至少是对你的人生,也是一个机会不是?”

   “其他的我不会现在承诺你,但如果,你感觉那个地方能找到你的人生理想,相信我,我一定会给你想要的!”

   长孙无忌看到了阿布眼中的一种光芒。

   那股光芒,似曾相识,但又那么陌生、夺人心魂。

   那,是什么光?

   梦中见到过吗?!

   ……

   这场发生在阿布和长孙无忌间的聚会和密谈,在东都城里浓浓的年味中,悄不声息的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以来,各个朝廷,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才。

   由此,造成的一个恶果。

   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害部门,全部被当世门阀世族势力所控制。

   寒族、庶族,报国无门。

   即使有幸进入官僚体系,但都只能在卑微的职位上苦苦挣扎。

   其上升的通道,皆因其出身,全部被阻断。

   到了隋朝,文皇帝深知门阀势力对朝政的危害,于是开始进行整治。

   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权,首先对准门阀世袭制度开刀。

   开皇末年,隆重推出科举制。

   此制度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由此可以看出,高官的位置,仍然会牢牢地把持在传统门阀贵族手中。

   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文帝时有秀才、明经科;广皇帝帝时又加了进士科。

   进士,只考试策论;而明经,除考试策论外,还考试经义。

   这两种科目,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上寒族和庶族的要求,即通过考试就可正经入仕为官。

   然而,考选的人才,到底可以当什么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和说明。

   两代皇帝,似乎最喜欢的,只是应广大人民群众呼声,出台各种名头文件。

   至于下文之后的下文,谁关心呢?!

   大年即将到来。

   东都城里的大街小巷里,开始不断地响起粟末地黑牌爆竹的响声。

   没过两天,一艘垂着厚厚棉帘的乌蓬客船,驶离洛阳大码头。

   里面,是穿着厚厚皮裘、一副青年文士打扮的长孙无忌。

   他双眼湿润地看着码头上向他招手的数人。

   有观音婢,有杨子灿,还有几个熟悉的伙伴。

   但是,没有他的准妹夫李二郎。

   长孙无忌此行,由胡图鲁带着卫队专程护送,直奔酷寒之中的东北大地。

   他被阿布说动了。

   他执拗地没有再听从舅舅和母亲的挽留。

   而是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阿布描述的那个神秘的东北地。

   他,要去游历!

   争取利用妹妹大婚之前这五六个月,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

   那个地方有什么呢?

   为什么子灿说得目光炯炯?

   ……

   他心中的那股大火,被阿布成功点燃!

   之后,开始熊熊燃烧,再也熄灭不下来了!

   “都是你,都是你,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