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一座仓城-第2/4页

加入书签
   “一座窖仓,从开建到使用,需要八个月至一年不等。你想想,一个常平仓,要求是至少要保证当地人口十年之用。”

   杨玄感自觉见多识广,当然说得很臭屁。

   “啊?这么久?不会吧!”

   “傻弟弟,你平时看来读书少了!是不是整日里只顾得上打猎骑马琢磨吃的,都忘记学习了?”

   杨玄感笑呵呵地质问阿布。

   阿布自然装作憨厚地摸摸脑门。

   “《礼记·王制》里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杨玄感能干上礼部尚书,当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人家也是妥妥的超级学霸!

   “哦,积仁哥,你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些句子,弟弟我都是似懂非懂,但听着就是牛!”

   阿布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杨玄感,一副小迷弟的样子。

   ”嘿嘿,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到头来许多事情还不是刀枪上见真章?!“

   杨玄感随口说道。

   “哥哥说得对,就像咱们对高句丽,你一味以理服人,很难让他们臣服,只有刀兵加身,兵临城下,示之以威,才有可能让这些狂妄之徒俯首称臣!”

   阿布挺着胸脯,自以为是的说道。

   这话,说得杨玄感一怔。

   没想到,这个傻弟弟能把话引到东征上面。

   随即,他脸色复杂,点点头。

   “不错,倒也有那么点意思!”

   “对了,灿哥儿,你是不是特别恨高句丽人?”

   “当然啦,这还用说?”

   “我爷爷,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是在和高句丽人的战争中没的。不过,能不打仗让他投降咱们大隋,还是好的!”

   “可是积仁哥,你想想,高句丽人一旦继续强大,必然会威胁到我们粟末地,进而会趋近到咱们大隋腹地。现在不打倒他们,咱们大隋得有多少人得死?”

   “呃?这个……的确,的确是如此啊!”

   杨玄感被阿布的言论搞得一怔。

   不过随后想想,又问出了一句话。

   “不过,难道必须要发大军打过去才行?”

   “高句丽人,不服德而畏威,文皇帝那次和今年这次,恐怕已经让高句丽人翘了尾巴,如果不早日除患,国患将不远矣!”

   阿布当然是希望借助大隋之手,将近在咫尺的大威胁高句丽人干翻在地。

   那样,粟末地才会获得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和机遇。

   然而,这个目标,真的千难万难!

   而眼前的这位,恰恰就是能不能早日、彻底干翻高句丽人的关键。

   “嗯,你说得有道理,只是,只是……”

   “只是”了半天,杨玄感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时之间,他对着黎阳仓一百多口大粮仓看得出神。

   也不知道在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阿布也不好多说,装作对那些装满粮食的大仓库感兴趣,便央求一旁的仓令带他打开其中一个门进去看了看。

   仓内地面上,异常干净。

   粮食,全被苇席和油布遮得严严实实。

   那股晒干的稻谷香味,充斥在整个空间。

   “那是什么啊?”

   阿布指着打着封条的油布上一块砖头问道。

   “封仓砖!”

   “这个仓因为还未装满,所以咱们还能进来,等全部装满,就需要在封仓砖上刻上所有进入粮食的情况。”

   “将封仓砖放入粮谷上面,然后用红封油布盖好,再次打上粮印封条,就可以正式关仓了!”

   仓令殷勤地介绍着,还拉过一个勾耙,将那封仓砖挑过来,递给阿布看。

   “黎阳仓,东门从北东十一行从而第七窖……”

   这封仓砖,就是一块确定黎阳仓这个窖仓身份的铭砖。

   上面,已经刻录仓窖位置,储粮来源、数量,入窖年月等。

   但后面,还空着一块地方,估计全部装满后,就会补刻上去而正式压仓。

   前世,阿布没见过国家级的大粮库。

   他只是跟着阿妈去他们小县城粮站卖粮的时候,看到过那个尖顶绿瓦、高高大大的圆柱形建筑。

   两相比较,外观还很像。

   可是阿布知道,这时候大隋的一窖粮食,可比那时候装得只多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