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发生在西安的事情

加入书签


说完之后,他便回到了窑子里埋头读书,李明浩连忙将这件事情记了下来,毕竟他还记得这个故事。

   朱师傅的妹妹听了这话,回家后,告诉了他,他们夫妻二人在收割完小麦后,都在田里种上了五颜六色的大豆。

   伏天里长时间的旱灾,把包谷、玉米、小米等都给旱死了,但耐旱性强的豌豆,却挺过了这一关,收获了一大批好东西。

   李明浩认为朱先生可能已经到了《中庸》里所谓的“至理名言,可以预见未来”的程度。

   《中庸第二十四章》:只有真诚的人,才能预知未来。国之兴盛,必有祥瑞。亡国之君,必有妖。有草木,有草木,有草木。福祸相依:好的事情要事先知道,坏的事情要事先知道。所以,真诚就像上帝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诚者,由于对天地万物的运转有了很深的领悟,所以才能看到细微之处,未卜先知。

   一国之盛,必有其盛之象;一国之衰,必有其其衰之因。真正有诚意的人,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比如龟壳,比如人类的动作,来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好是坏。故此,虔诚之人,有鬼神之力。

   朱先生对儒家有很深的造诣,说不定以后就能接触到这种东西,如果我能完全吸收他的知识,说不定就能和他一样,预知未来了。

   一念及此,李明浩更是用功,考个秀才举人的名头,也许只是在此世有用,但若真有了“一念成空,万事皆空”的本事,哪怕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又是数日过去,学院总算是放了假,离开时,朱先生特别嘱咐道,“嘉轩啊,即便是过年,也不能懈怠学业,到了年关,我还是要对你进行考核,知道吗?”

   “记住了!”陈小北点了点头。李明浩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朱老师嘴上不说,可是心里清楚,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绝对会被抽一顿板子。

   等回到家,董学斌跟他说了下一年的种植计划,白秉德一口答应道:“就按朱老板说的办!”

   白秉德考虑的很周到,他知道,家里的粮食,足够他用上几年了,就算明年所有的粮食都变成了黄豆,他也不愁没有粮食。如果朱师傅子说的是真的,那么他一定会发财的。

   李明浩刚要走,白秉德却叫住了他:“嘉轩,我有件事情要跟你说!”

   这是什么意思?你这是要跟我说老婆吗?李明浩不禁有些慌乱,他到现在都不知道白嘉轩的那些妻子是怎么死的,他可不希望有人因此而丧命。

   还好,白秉德并没有说什么,“明天一早,你就跟我一起去城里!年关将至,总要备些什么,你先考虑一下,我可不太懂文人墨客的事。”

   “知道了!”陈小北点了点头。李明浩这才放下心来,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心想,或许是因为自己有希望考上秀才,白秉德并不像原着中那样紧张呢!

   毕竟,她现在成亲,也就是在这几个村中,寻个像白家这样的富户,等她中了秀才,再寻个更好的。

   若是运气好,考中了秀才,那就更不用说是滋水县的名门望族了,就算是西安城的名门望族,也会为自己的女儿提亲,未免太早了,影响了自己的儿女。

   当初朱师傅子和白嘉轩的妹妹结婚,也是有过约定的,要不然白家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

   第二日,鹿三早早的就准备好了马车,两人拿着一些食物,朝着西安城的方向走去。

   如果是以前,白家根本不需要千里迢迢的去买东西,但现在,白秉德想着自己的儿子能考上秀才,为了报答自己的恩师,他特意去了一趟西安。

   任八千带着任八千往北走,一直走到未来纺织城,然后往西走,穿过长乐门,从上午开始,一直走到中午。

   李明浩看了一眼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再也没有了当年的辉煌,现在的西安城,一片废墟。

   大雁塔的大门上长满了杂草,建筑也是歪歪斜斜,一副年久失修的样子,李明浩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这一幕,在大雁塔上,简直就是个烂摊子。

   现在的西安城,还保持着满清入关时的布局,城东和北面,都属于满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