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三,郑伙长就开始摆弄自己的小队伍。
这是二哥安身立命的本钱,怎样用心都不为过。一共十人,除了郑守义和张顺举,有三个郑家伙计,两个张家伙计,还有刘三、刘四两兄弟,以及曾经的马匪头子王义。其他人都还好,就这马匪头子郑哥是才见,看是很勇悍的样子,据说本领不小,但二哥对他心里完全没底。
伙长当然是郑守义,上峰直接任命的。郑家三个伙计和刘家兄弟直接跟着自己,其余人都由张顺举管,大舅哥算伍长,简单粗暴。
到军中就得一口锅里搅马勺,刘三、刘四买卖做得好,队里物资供给就由这哥俩管起,需要写写算算也都由他俩担任。王义做过马匪,算是队里的斥候。如此调配,蚂蚁虽小,五脏俱全。郑哥祖上大富大贵没有,却是代代小军官,这点家学渊源还是有的。
且说郑伙长等人在营中一住十日,天天好吃好睡,竟无人管理。其间出过两次操,都很稀松,由老人带着草草走队列、放箭,就是集体抛射。射箭是唐军的基本技能,不过郑二不大擅长,跟着抛射还行,有个大概方向,射靶就很拉跨。倒是郭大侠和王寨主两个射术不错,百十步射静靶都能做到百发百中,驰射、射动靶么没练,也就不知深浅。
李大只来过一次,安排几句话就走,弄得郑伙长心中无底,,要出征了怎么没人管我,这般上了战场怕不是要送命。见李三每日都来,抓他问了才知,因他们是跟刘仁恭去蔚州驻扎给大军看后路运粮草的,不是主力,所以不急走。左右没有作战任务,刘将军觉得有他两千多老卒打底,犯不着在幽州操练新兵,打算到了那边安顿下来再说。这让郑二稍稍放心。
又打听清楚,此次共出战兵三万,节度使李匡威亲领两万主力早已出发,随行辎重也走了,等后面一万战兵走完,才轮到他们押运粮草最后出发。说是去蔚州,其实州治在南边的灵丘,堵在行军路上的是安边城也就是后世的蔚县,原是横野军驻地。
那里本是河东的地盘,要等前面占稳安边城,这边才走。
如此又等数日,终于得令三日后起行。
李副将从刘仁恭处领了军令,就将本部几个手下召集开会。郑二是新人,但因是直隶李副将的伙长,所以也去。算是很受重视,郑爷心里很有点得意。顶着幞头和舅哥张顺举来到大李帐前,自有亲兵领着郑伙长进帐,张舅哥级别不够,只能在外等着。
在刘仁恭手下,大李的队伍甚受重视,满编三百骑,当然如今实际只有两百多。这并非李大郎吃空饷,主要是趁此次募兵裁汰老弱刷了一批,也有不愿远赴安边的一并打发走人。如此空下许多位置,而新人补充却没那么快,毕竟骑兵有门槛,不是阿猫阿狗谁来都行。
两百余骑,李崇文自领一百,另一百分两个队头管,各五十骑,两个队头郑伙长都认识,就是曾在李家小校场见过的秦光弼和张德,这几次出操也都是这哼哈二将带队。
虽然刘仁恭让手下将领们裁汰老弱补足员额,但这次李大郎也就新增了郑二这一伙人。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有意栽培,想让他往秦、张的方向发展,将来至少也能领个五十人的队伍。
剩下数十人是辎重队,现在统一归李三管。
除了这些正兵,还有刚刚拨来的百十个辅兵帮着料理辎重,也都交李三。
为何说受到刘仁恭重视呢,因为豹子营都是真骑兵。战兵人配二马,一匹战马,一匹驮马,再加上辅兵的驮马、骡子,区区两百多骑,足足七八百匹马骡,在刘仁恭这里享受这个标准的一共也就三支队伍,另两支,一是刘将军自己的护卫亲军,一是老刘二儿子刘守光的队伍,但小刘总共才一百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