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李彪

加入书签


邱索骑着马出了大林村,却并没有往县城而去,而是转道去了前往浮邱山的那条路。 

 再说那帮追赶邱索的人,为首之人叫李彪,四十来岁,原本是宝庆府新化县人,因在家乡犯偷盗之罪事发,就逃到了桃花县。 

 这个李彪从小习武,有一身好功夫,身轻如燕,飞檐走壁不在话下,偷鸡摸狗十分在行。 

 这人到桃花县之后,一开始还是靠着偷盗为生。 

 后来,开始收养流浪儿,教他们武艺和偷盗的技术,另外还招揽一批街头混混,渐渐地就形成了一股三十多人的力量。 

 随着后来人越来越多,一些小偷小摸也就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了,就开始学人当起了强盗。 

 可他们也就三十多人,抢大户人手不足,抢贫苦人家又没有多少油水。 

 后来,李彪干脆带着这帮人在宝庆府通往建阳府的路上设卡抢劫来往客商。 

 第一次就得手了,蒙着脸抢了几马车的布料,还抢了二百多两银子。 

 但李彪并没有因为一下子抢了这么多钱财就洋洋得意,从此专门干拦路抢劫的勾当。 

 相反,他见好就收,将这批抢来的布匹先藏起来,平时就靠着小偷小摸和那二百两银子过日子。 

 等到风声过去了,他们干脆就在县城开起了布庄,用那些抢来的布匹大摇大摆地在县城里贩卖。 

 就这样,抢一趟,吃了半年。 

 而这半年期间,他们不仅仅是在桃花县县城小偷小摸,还派了不少人到邻县的交通要道进行踩点,时机一到,三十多人就再次出击。 

 这样每次出击,都会有不小的收获,而且他们也不会长期驻在一个地方。 

 李彪还定了一个规矩,不抢本地人,这样就相当于现在的流窜作案,官府很难抓到他们。 

 有了做布庄的甜头,李彪后来抢到了什么,就做什么生意。 

 现在,他在县城里有布庄,有粮铺,有杂货铺,有茶叶瓷器铺等,甚至还偷偷贩卖私盐。 

 为了防止事情暴露,李彪一方面对手下人制定了十分严厉的保密制度,另一方面,基本不再收纳外人加入队伍,一直保持着他的这三十多人。 

 每次抢完之后,李彪都会留出一部分钱财,用于给予他的手下一些小恩小惠,显得他这人非常讲义气。 

 另一方面,李彪这人又心狠手辣,手下之人凡有胆敢背叛他的人,轻则被狠揍一顿,重则断手断脚,甚至丢了性命。 

 因此手下之人对他是又敬畏,又忠诚。 

 而张载是桃花县县城的老混混,头脑灵活,为人奸诈阴险,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人物。 

 就是在买私盐时张载认识了李彪这一伙人,还亲眼见证过李彪惩罚小弟的狠辣手段。 

 张载一直都猜测着李彪这伙人不止是做生意这么简单,渐渐地就发现了李彪手下那帮人,都喊李彪为老大,行事风格都与江湖人无异。 

 于是张载就开始有意与李彪走近了,与李彪称兄道弟,沆瀣一气。 

 但他们之间实际也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不过一来二往的,二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张载善于打听到各种消息,还与县衙也有一定的关系,时不时会向李宜年孝敬一些银两。 

 李彪就通过张载也认识了李宜年。 

 而李彪为了搭上李宜年这一根线,银子是大把大把地孝敬,逢年过节,或抢劫得手都会给李宜年送些银两。 

 李彪这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希望有朝一日东窗事发,这李宜年能看在他孝敬了这么多钱的份上,帮他一把,或者放他一马。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李彪一直谨小慎微,加上有李宜年对他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为他通风报信,让他即使露出了马脚,也能及时清除他的一些做案痕迹。 

 因此,十多年过去了,他做的那些事竟一直都没有败露。 

 有一次,张载发现了李宜年的几个兄弟都受了伤,而且一看就是刀伤。 

 不久后,澧阳府那边传出有布商遭到抢劫,根据传言中那些强人的人数,模样,张载回想了那段时间,李彪的几个店铺刚好又都关门了。 

 通过这事,张载很快就猜测出来了,这个李彪,竟然还干刀口上舔血的活。 

 因此,这次,他就偷偷找上了李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