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姥姥决定带着外孙女,亲自上门去见一见南桥村的村长。
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外孙女看看,啥样的男人,才是值得女人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南桥村。
村长赵永福天不亮就起来了。
先把红薯稀饭煮上,然后把小鸡放出来在院子里溜达,猪食也煮上,忙完这些,匆匆洗把脸,就开始在院子里劈竹篾。
胡姥姥说的没错,如果他不管老婆死活,完全可以让她躺在床上苦熬着,啥时候熬不下去了,自然就死了。
到时候村长还能再找个身体健全的女人。
赵永福偏不。
落下残疾后,老婆一开始确实不想活了,他就拿儿子“威胁”她,说她要是敢死,到时候他再给儿子娶个后妈回来,等后妈有了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还能落到啥好处?
闹得老婆想寻死都不敢死,赵永福又开始“作妖”了。
他在老婆面前长吁短叹,说自己一个人的工分,养活这一大家子太难啦。村长老婆一想到儿子还没娶媳妇,瞬间也顾不上寻死了。
可是,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能做点啥赚钱呢?
很快,村长就给老婆找了个手艺人,跟人家学编筐。编好的竹筐、竹篮,拿到供销社去,那边有收购点,好歹也能给家里赚点生活费。
后来市场放开了,村长还让老婆和儿子在家里编筐,等攒得差不多了,他再挑到镇上赶集去卖,这样赚的比卖给供销社更多。
但毕竟是小本生意,能赚多少钱呢?
不过这一次,姜甜打算送村长家一个大订单。
甚至,如果这次合作,双方都比较愉快的话,以后,村长的老婆儿子,未必不能把这份手艺,做成一门买卖。
只要她们家的食品厂生意一直很好,那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这样的大节日,就都要采购大量的包装。
城里的印刷厂和包装厂应该也能定做这样的礼盒包装,但姜甜觉得,按照这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大家应该还是更喜欢可以重复利用当地竹筐或者竹篮做的礼盒。
粽子吃完了,剩下的竹筐和竹篮,拿来装个土豆红薯,或者提着去买菜啥的,多方便呀。
赵永福刚把今天家里要用的竹篾给劈出来,正打算给老婆儿子盛饭,就听到有人在门口打听,问这里是不是村长家。
走过去一看,嚯!好俊的丫头!
其实姜甜不是突然一下子变好看了,而是上回她给何向军的几个老战友家送了粽子之后,那几个叔伯又托人给她捎了不少好东西过来,其中就有两套新衣裳。
今天她穿的就是一件农村很少见的呢子大衣,脚下还蹬着一双小皮鞋,看着就跟个城里姑娘似的,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时髦劲儿。
后面还跟着一个面相和善的老太太。
“小同学,你找谁?”
“您就是村长大叔吧?我叫姜甜,这是我姥姥,我们是听说您爱人编的竹筐质量特别好,特意来找您买竹筐的。”
说着,把手里提着的一篮粽子递了过去,笑吟吟地说:“这是我家作坊的粽子,带几个给您和大婶尝尝。”
赵永福哈哈大笑:“小姑娘嘴巴就是甜,叫什么大叔?叫爷爷!我估摸着,我也就比你姥姥小几岁吧?”
拍马屁被当面戳穿,姜甜也不生气,立刻厚着脸皮改了口,一口一个“赵爷爷”。还问他们吃了没,没有的话,正好把这粽子煮上。
赵永福笑着把俩人迎进屋,胡姥姥打眼一看,对这家人的评价,倒是又高了几分。
一般有老人或者残疾人的家庭,时间久了,屋子里总会有种特殊的味道,但进了村长家,扑鼻而来的,除了红薯稀饭的味道之外,就是满满的竹篾清香。
堂屋里有两个竹子打的“轮椅”,说是轮椅,其实并没有医院里的轮椅那么大的轮子,就是一个竹子打的靠背椅,两边装了扶手,下面装了木头轮子,方便推着走。
轮椅上坐着的,应该就是村长的老婆和儿子了。
想到这样一个好人,老婆孩子居然都成了残疾人,胡姥姥心里也怪难受的。
但面上却丝毫不显,还特别热情地跟村长的老婆拉起了家常。
胡姥姥要是想让一个人觉得舒坦,那个人觉得是如沐春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