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

加入书签


雪菜肉丝面,量大管饱,雪菜也很下饭,这个卖两毛钱一碗,家里人都觉得没问题。

   杂烩焖肉面,里面肉菜比较多,而且因为食材可以挑便宜的,一碗面里盖上厚厚的一层肉菜,这个卖四毛钱一碗,大家也觉得可以接受。

   这个三鲜面,看起来肉没有焖肉面那么多,里面的浇头也不够下饭,还要费心费力的去熬汤底,居然要卖五毛钱一碗!

   全家人都表示不能接受。

   姜甜一直等到家里人吃完饭,才指了指日历,解释给他们听——

   “马上快放寒假啦,省里的大学生们,还有外地的干部们,都要坐车回家过年。”

   “听说这些文化人吃饭都挺讲究的,焖肉面怕是不爱吃,店里还是得备着点一看就很干净很卫生的面。”

   这倒是真的。

   外省的学生和干部,可以直接从省城坐火车回老家,但是本省的,尤其是老家在下面乡镇的,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坐省内的客运班车回家。

   336省道是省城往西边这一片的主干道,每年寒暑假的时候,省城开出来的客运班车,几乎有一大半乘客,都是各大高校的师生。

   等学生们都放假了,紧跟着又到了机关干部和各大企业工厂放年假的时候。

   可以说,从现在一直到大年二十九,都是两家店里最忙碌也最赚钱的时候。

   供销社主任家饭店跟他们打价格战,把炸带鱼的生意抢了过去,虽然让他们损失了一点钱,但姜甜并没有很生气。

   因为就算他们家不抢,本来卖完最后那半车冻带鱼,姜甜也不打算再卖了。

   这年头家家户户置办年货都比较早,到了这个时间段,有条件买炸带鱼的人家,早就已经买好了,没条件买的,就算熬到年三十,也没钱买炸好的带鱼啊。

   前世胡琼芳带着姜甜,母女俩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苦日子。

   那时候他们家就是这样,眼巴巴地等着别人家年货都买完了,再去摊子上挑别人挑剩下的,那种没什么肉,还断成好几截的冻带鱼,摊主急着回家过年,通常一毛钱甚至几分钱都会卖。

   姜甜不打算带着两家人挣这种辛苦钱。

   毕竟还有比炸带鱼更赚钱的买卖。

   这个年代虽然不像几十年后那样,逢年过节到处都在堵车,但因为路况不好,一到下雪冰冻天气,省内的客运班车经常被陷在雪地里走不脱。

   姜甜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堵车的时候,车上的乘客可没心情买什么炸带鱼。

   反倒是他们的饺子和面条,非常方便打“游击战”呐!

   姜甜让二舅帮忙去打听一下,家里要买两辆三轮车。

   买回来之后,还要改造一下,把煤球炉子固定在车斗里,而且后车斗最好能放下两个煤球炉子,外加两个铝制汤锅。

   一个煮面,另一个把提前做好的盖浇面浇头热着。

   二舅妈陈晓红眼前一亮:“这个好!回头要是堵车了,咱们就用三轮车,把家里的饺子和面拉到堵车的地方去,煮面快得很,拿饭盒装回车里还能慢慢吃,也不怕吃到一半车子突然开走了。”

   姜甜笑了笑:“对呀,而且姥姥也可以多做点饭团和粽子,到时候咱们也一块带上,等不及煮面的,买个饭团或者粽子捂在手里,热乎乎的,不比冻得硬邦邦的馒头好吃?”

   胡建军也点了点头,决定明天就去找人打听一下,看哪里能搞到便宜的二手三轮车。

   胡建国已经在旁边琢磨上了,等三轮车买回来,到时候可以用木板在后车斗上做几个活动挡板,再弄一把大伞装在上面,这样下雨下雪的时候也能用。

   ……

   胡家人在商量赚钱大业的时候,何春玲也已经到了她姥爷家,正在和姚家人商量去何家找何老婆子要钱的事情。

   何春玲没有姜甜的好运气,没遇到像胡姥爷胡姥姥这样愿意护着晚辈的长辈。

   可以说,姚惠芬被丈夫打成那样,也没有回娘家诉苦,更不敢离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心里知道,娘家根本就靠不住。

   姚家一家子都是烂酒鬼。

   姚老汉从年轻那会儿就不管家里老婆孩子死活,手里有点钱,就去打半斤酒,弄点菜,只管自己吃饱喝好。实在没钱了,酒瘾上来,就是赊账也要喝上一碗散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