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心机弟

加入书签


这种个头不大的草虾,虽然挑拣清洗的时候很麻烦,但味道却特别鲜美。

   不过农村人却很少在这种农忙的时候抓这种草虾吃,因为压根没时间去挑拣。

   姜甜嘿嘿一笑:“我在洪霞奶奶家稻田边上,一个小水洼里拿撮箕撮的。”

   母女俩都有一堆事情要做,实在没时间挑拣这些小草虾,想了想,干脆把这活儿交给了正在家里“养伤”的姜诚。

   “怎么又是我的活啊?”姜诚哀嚎了一声。

   姜甜看了他一眼:“那你还想不想吃河虾盖浇面啦?”

   “想!”

   “想吃就赶紧把虾子挑出来。”

   姜诚委委屈屈地拿了一个菜盆过来挑虾子了。

   这种草虾个头不大,又喜欢藏在水草里,看着颜色和水草几乎一模一样,要一个个从水草里挑拣出来,实在麻烦。

   姜诚挑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直接把草虾连着水草和泥巴,一起倒进撮箕里,然后拿到后头水沟边,先淘洗两遍,把浮在上面的水草捞出来丢掉。

   淘洗的时候,里面的淤泥也顺着水流流走了。

   这下子,剩下的草虾无处躲藏,挑拣起来就快多了。

   姜诚在挑拣虾子的时候,胡琼芳也在和大女儿商量包地的事儿。

   “找村里人打听过了,现在包地的行情,是一亩地包交一年的公粮,再给我们一百斤稻谷,一百斤麦子。”

   “我算了一下,咱家就三口人,三亩地的水田,每年三百斤稻谷,三百斤麦子,也够咱家吃了。”

   “旱地就不包出去了,咱们自己种点番薯洋芋什么的,自家吃就不用去花钱买了。”

   这些话,以前胡琼芳都是和丈夫或者婆婆“汇报”的,现在家里没人听她汇报了,胡琼芳一时间竟然还有些不习惯,于是就继续逮着女儿唠叨。

   姜甜却高兴坏了。

   她最怕的就是胡琼芳一直拿她当小孩子,什么都不跟她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她想要参与家里的生意,就麻烦很多了。

   幸好,胡琼芳前半生已经习惯了让别人替她拿主意。

   现在婆婆和丈夫都不在了,虽然她在努力习惯着自己拿主意,但一个人养成了十几年的习惯,怎么可能一下子改掉?

   姜甜很认真地听了胡琼芳的分析,她也很赞同她妈对家里旱地的安排,并且还给出了一些补充建议——

   除了番薯洋芋之外,最好还要种点绿豆或者红豆之类的。

   “夏天热的时候,咱们熬点绿豆汤放在店里,客人来吃面,就送一碗绿豆汤解暑。”

   “冬天天冷,就换成红豆汤。反正熬一大锅也不费事,豆子都是我们自己家种的,就是费点柴火白糖啥的。”

   胡琼芳点了点头,让女儿把“免费送汤”这个也加上。

   说完开店的事情,胡琼芳看了看堂屋高柜上摆着的座钟,站了起来。

   “我上回看到好些人家都爱买泥鳅回去吃,今天晌午你和诚诚在家里做饭,我先去河滩上挖点泥鳅回来。”

   看到她妈兴兴头头地挑着水桶、拿着大铁锹出去了,姜甜暗暗咋舌。

   怪不得后世的人都爱说什么“环境改变人”呢。

   自从发现卖水产能赚钱之后,她那个唯唯诺诺的亲妈,算是彻底不见了。

   现在的胡琼芳,也就还缺一辆摩托车了,不然估计胡女士早就骑着摩托车下乡收河鲜去了吧?

   不得了,难道她还有机会成为富二代吗?

   姜甜美滋滋地畅想了一番,开始和面,准备吃面的浇头。

   一整个上午,姜诚都被姐姐使唤得团团转。

   刚把虾子挑拣出来,就被他姐打发到菜园子里摘菜、洗菜、切菜。

   切完菜,又被打发去村里打渔的人家里,看看能不能捡个漏。

   这个点村里打渔的肯定从集市回来了,农忙时节赶集的人少,姜甜特意多给了姜诚十块钱,跟他说,要是看到有个头大点的鲢鱼,多买两条回来。

   姜诚嘀嘀咕咕地出门了。

   走到一半才想起来,按照他姐给他的剧本,他现在腿上的伤应该刚好没多久,眼珠子一转,姜诚立刻一瘸一拐地慢吞吞走了起来。

   路上遇到熟人,他瘸得更厉害了,走几步还要扶着电线杆子休息一下。

   别问,问就是在学校被几个男同学欺负狠了,在家养了好几天还没养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