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锦帆贼

加入书签


    九月二十五日,广陵城北郊校场,旌旗猎猎,战鼓震天,一万五千广陵郡大军集结于此,校场高台之上太守张绍居中而坐,文武官员泾渭分明立于太守下方两侧,武将第一位是臧洪,而文官第一位就是袁绥,此次北上酸枣会盟,为讨伐董卓拯救天子于水火,以臧洪张威为领兵将领,太守张超中军压阵,太傅掾袁绥在太守领兵讨伐董卓之时暂领广陵事,王梓淳也被提升为江都县县尉代理县令之责。

    王梓淳为此次太守出征可算是大出血了,无偿提供刀剑枪弩近1500具,鳄鱼皮制作的皮甲100套,另免费向出征大军提供一百坛最近已经风靡广陵城由太守题名的美酒广陵醉,做劳军之用,现在市场之上可是千金难求,据说酿造十分困难产量很低,价格异常昂贵,这次王县尉一次拿出一百坛劳军可谓震惊了整个广陵,为此还得到太守和众多即将出征官兵的赞誉,其实这次赠送的所有东西当中酒才是最容易获取的,也是最便宜的,然而利润确是最高的,毕竟是垄断产业外加饥饿营销的策略,现在已经有庐江,陈留,寿春等地的商人赶过来求购广陵醉,短短一个多月已经为王梓淳带来了近三千多贯的收入当然其中五百贯已经送入太守府,张绍也不禁为这酒水挣钱的速度所震撼,一坛广陵醉售价一贯二还是有价无市,私下已经有人出价两贯甚至更高的价格求购,张绍也从王梓淳那里了解到一坛广陵醉成本不过400个大钱(实际成本只有两百文,主角多报了成本,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利润,这样三成就变成一成半,而且产量扩大以后成本还会更低)目前每坛近一贯大钱的利润简直就是抢钱,而且现在还是市场没有完全打开,一旦市场打开再加上敞开供应那利润更是惊人,太守张绍也会想到自己可是一分钱不用出就白拿三成利,也是不禁心中感叹这个年起人确实有能耐。

    这次集合誓师大会结束之后,大军便要立刻出发,由于前段时间淮河闹水灾,北上的道路泥泞不堪,再加上大军出动与负责后勤的农夫一起估计好几万人,速度快不起来,没有两三个月到不了集结地,而大军必须在正月之前赶到酸枣和另外17路大军会盟,所以决定九月底就出发。

    等大军出发之后,王梓淳也搬进了江都县衙,正式开始了自己代理县令的官路生涯,外界一直盛传新的县尉是太守家的子侄,应为县衙有人看到他和县令张威称兄道弟,也有经常出入太守府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位年轻的县尉在太守府里面确实称呼太守为叔父,太守也称呼他为贤侄,太守前段时间给他家开设的酒坊卖力吆喝,卖的就是最近风靡徐州扬州的广陵醉,这就更让大家确信这位年轻人和太守府关系不一般,看看这才多久就升任县尉,而且还代理了县令之职,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大家都很配合工作,毕竟拎不清的人很少,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大汉,现在的大汉中央已经失去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权利都在各地方官的州牧,刺史,太守手中。

    原本只在后世的世界管理一个小作坊没有什么感觉,哪怕后面管理一个千人左右的陈家村,也可以凭着后世的经验应付的过来,但是真的当自己实际管理一个县时候,王梓淳才感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才了解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如果是原来县衙的那套班底继续施政倒也轻松,关键县衙很多人都跟随太守前去酸枣了,县衙一下子走了一半,这下可好了,苦了自己,自己真是费劲心思才勉强保证整个江都县的正常运作,原来在陈家村的一帮人没有一个读过书的,根本不能有太多指望。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在县衙竖起招贤纳士的大旗,经过一个多月的招募,居然还真给自己招募到了十几人,不过没有什么大才华的和后世三国志里面路过脸有些名气的人出现,新招的几个人虽然不是什么大才,不过做事倒是可以了,也算是自己最开始的文官班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