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援手-第5/6页

加入书签
    先是裴耀卿“转漕输粟”,增加了运河效率;李林甫的和来之法,运轻货再购粮食;

    杨慎矜三兄弟出任太府、监京仓、水陆转运使,开始利用漕河给天子私帑运送珍宝;再到韦坚开广运潭,令本州征折估钱,州县征调进贡,不绝于岁月……..

    天子带头疯狂敛财,宰相为了这权力疯狂坐赃迫害政敌,带来的必然是整个河政的迅速糜烂。

    短短十余年间,烂得不成样子了。

    薛白把脑海中的所有线索连起来,王彦暹应该是已经查到证据了,因此被人长年下毒,病了,结果又因华清宫的变故,引发了这些人下死手。

    但,王彦暹未必没有后手,既然病了一阵子,很可能留下了证据,所以王仪才会逃走。

    而王仪能逃脱,必然是有正义之士在帮忙。

    薛白眼下需要他们的支持.….

    恰在此时,殷亮回来了。

    “少府,首阳书院的宋先生来了!”

    殷亮抬手一引,引出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

    洛阳,小船漂于洛河之上。

    王仪低声诉说着王彦暹在偃师县的经历。

    “阿郎到任之后就发现了这些,但任他们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同流合污。于是一直被他们排挤、孤立,县衙里的都是老胥吏,家小在偃师,没有一个人敢听阿郎吩咐。到最后,阿郎说他在偃师,像是瞎子、聋子,手足俱废,什么也做不了。”

    “他无权无势无钱,大部分的百姓们甚至不知道他这个县尉为他们做过什么,只怪他想要开义仓赈济外地的灾民。”

    “但阿郎没有放弃,他表面上想开了,颓废度日,气走了大娘子、小娘子与郎君们,其实是为了送回家眷,做好了与他们拼命的准备,他……收集了证据。”

    说出最后这一句话的同时,王仪微微躬起背,有些警惕地盯着杜五郎,放在暗处的手握住了一柄小匕首。

    杜五郎却毫无察觉,表情也没甚变化。

    王仪这才继续说起来。

    “证据,有两个办法递出去,一是递给阿郎在虞城时的县令李公李锡;二是递给河南尹韦公。但天宝四载以后,阿郎已有三年多未见过李县令,且李县令在昭应县,偶有来信,却是在为权力之争打听达奚家的传闻,因此阿郎不敢轻信于他。”

    “为能了解韦公为人,阿郎找了他在偃师县唯一的至交好友,首阳书院的宋勉,宋勉是名臣宋之问的侄孙,陆浑山庄的主人之一,身份超然,与韦公也是相识,真的.…..

    从阿郎上任以来,宋勉是唯一在官场上帮过他的人。

    “宋勉本已答应了为阿郎引见韦府尹,约在八月于陆浑山庄设宴。但就在这期间出了一桩事,长安消息传来,涉及到难民生变,阿郎于是重新去查了当年的赈灾案。”

    “阿郎偷偷拿到了一些证据,却发现了这些人更大的罪责。他遂把此事也告诉了宋勉,盼能更早一日见到韦府尹,此事…….彻底要了阿郎的命。”

    杜五郎愣了愣,没明白王仪的意思,问道:“你是说?”

    王仪叹道:“你能懂吗?阿郎在偃师县孤立无援……到最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你是说,连宋勉都背叛他了?”

    夜风吹来,杜五郎感到背脊一凉。

    他特别能共情,已感受到了王彦暹临死前的绝望与孤独,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忽然,岸边有火把的光,有人大喝道:“在那里!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