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利的归国行程不能再拖了。他连夜找到毛**,想逼***接受蒋介石的最后通牒。但不论他如何巧舌如簧,气急败坏,乃至言辞尖利,毛**坚不让步。第二天,赫尔利只好带着他未完成的任务返回美国,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9月27日,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到西昌度假。在飞机上,蒋介石看到了当日《新华日报》上刊登的毛**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的报道。毛**说:“**现有一百二十万党员,在它领导下获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现已远超过一万万。这些人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了现在数达一百二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和二百二十万人以上的民兵,他们除分布于华北各省与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外,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各省。**的党员,则分布于全国各省
看到这段话,多日来郁积在蒋介石心中的愤怒爆发了。想到剿共多年,共军却越剿越多,如今***代表已经与他在同一张桌子上谈判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忿忿地写道:“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割据陇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区,皆为其势力范围所有,**一再劝导退让,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
身怀利器,杀心顿起。就在毛**到达重庆的第二天,蒋介石就翻出1933年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炮制的《剿匪手本》,让何应钦重印下发。到了西昌,他顾不上游山玩水,一个人闷在屋里策划着一个惊天之举。1945年9月29日,正是谈判陷入僵局之时,蒋介石在日记中罗列**11条“罪状”,还写下准备扣押和审判毛**的文字。
对于“扣毛”的后果,蒋介石非常清楚,他首先想到了美苏双方可能的反应。由于当初赫尔利曾以美国的国格担保毛**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一旦他扣留了毛**,美国必定大为发火,而苏联很可能“以此借口,强占我东北,扰乱我新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觉得值。
沙俄把蒙古都逼我签字独立出去了,害怕斯大林不成,沙俄打过不是有美国顶着吗?把这个烂摊子扔给**吧,以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看起来,蒋介石马上就要破釜沉舟,准备豁出去扣毛、审毛了,但在第二天他又犹豫起来。10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惟有天命是从也
但蒋介石明白,审治毛**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蒋介石一定会想到一旦他孤注一掷,那么娄子可就捅大了。他不得不考虑国际和国内的反应。最主要的是,中国刚刚打败日本,蒋介石觉得自己正处于事业的顶峰,他不相信毛**可以成事。他曾经说过:“我有800万军队,我想怎样就怎样!”哪怕把毛**放回去,甚至再发给他一枚“胜利勋章”,来日沙场上见,照样能稳操胜券。在日记中,蒋介石自负地写道:“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也许是感觉到了重庆空气中弥漫的**味,10月初,周恩来向国民党代表提出,“毛**主席来重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某些问题上国共双方短期很难达成一致,我方决定让***先行返回延安。”看谈判很难有结果,国民党方面也只得同意。
在毛**回延安之前,双方将历次谈判记录整理成一个书面文件《**与**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
谈判场上的**味,几乎没有在《双十协定》中表现出来。《协定》一开篇就说:国共双方“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了谈判”。虽然双方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还有分歧,但至少从字面上看是积极的。
在《协定》中,**对军队数量问题又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从最初要求的48个师,已经降到24个或至少20个师,几乎达到了蒋介石的心理预期。但也不难看出,《双十协定》中还有许多未解之题,双方只有把各自的诉求都摆在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9月27日,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到西昌度假。在飞机上,蒋介石看到了当日《新华日报》上刊登的毛**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的报道。毛**说:“**现有一百二十万党员,在它领导下获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现已远超过一万万。这些人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了现在数达一百二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和二百二十万人以上的民兵,他们除分布于华北各省与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外,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各省。**的党员,则分布于全国各省
看到这段话,多日来郁积在蒋介石心中的愤怒爆发了。想到剿共多年,共军却越剿越多,如今***代表已经与他在同一张桌子上谈判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忿忿地写道:“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割据陇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区,皆为其势力范围所有,**一再劝导退让,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
身怀利器,杀心顿起。就在毛**到达重庆的第二天,蒋介石就翻出1933年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炮制的《剿匪手本》,让何应钦重印下发。到了西昌,他顾不上游山玩水,一个人闷在屋里策划着一个惊天之举。1945年9月29日,正是谈判陷入僵局之时,蒋介石在日记中罗列**11条“罪状”,还写下准备扣押和审判毛**的文字。
对于“扣毛”的后果,蒋介石非常清楚,他首先想到了美苏双方可能的反应。由于当初赫尔利曾以美国的国格担保毛**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一旦他扣留了毛**,美国必定大为发火,而苏联很可能“以此借口,强占我东北,扰乱我新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觉得值。
沙俄把蒙古都逼我签字独立出去了,害怕斯大林不成,沙俄打过不是有美国顶着吗?把这个烂摊子扔给**吧,以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看起来,蒋介石马上就要破釜沉舟,准备豁出去扣毛、审毛了,但在第二天他又犹豫起来。10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惟有天命是从也
但蒋介石明白,审治毛**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蒋介石一定会想到一旦他孤注一掷,那么娄子可就捅大了。他不得不考虑国际和国内的反应。最主要的是,中国刚刚打败日本,蒋介石觉得自己正处于事业的顶峰,他不相信毛**可以成事。他曾经说过:“我有800万军队,我想怎样就怎样!”哪怕把毛**放回去,甚至再发给他一枚“胜利勋章”,来日沙场上见,照样能稳操胜券。在日记中,蒋介石自负地写道:“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也许是感觉到了重庆空气中弥漫的**味,10月初,周恩来向国民党代表提出,“毛**主席来重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某些问题上国共双方短期很难达成一致,我方决定让***先行返回延安。”看谈判很难有结果,国民党方面也只得同意。
在毛**回延安之前,双方将历次谈判记录整理成一个书面文件《**与**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
谈判场上的**味,几乎没有在《双十协定》中表现出来。《协定》一开篇就说:国共双方“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了谈判”。虽然双方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还有分歧,但至少从字面上看是积极的。
在《协定》中,**对军队数量问题又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从最初要求的48个师,已经降到24个或至少20个师,几乎达到了蒋介石的心理预期。但也不难看出,《双十协定》中还有许多未解之题,双方只有把各自的诉求都摆在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