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与日本在远东的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美英在华的经济利益。然而由于欧洲局势日趋紧张、英国综合国力的下降以及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尽量避免在远东与日本发生冲突,妄图“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日本的让步,实现双方有条件的妥协,从而保全西方国家在华的基本利益”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英对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英国在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上力图把美国推到第一线应付危局。为表示诚意,英国还同日本签订了“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地位与日军在占领区维护法律与秩序的责任”的《有田--克来萁协定》。
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美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对日战略原料的输出仍不断增加。1932年以后,美国供应了日本进口所需的90%的废钢铁,65%的石油与石油产品,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 。1937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8855.8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3957.5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67%;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90%来自美国。
美英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加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欧洲战争爆发以后,日本趁法国败降,英国困守英伦三岛之际,先后强迫他们关闭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并于9月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用武力夺取欧美在东南亚殖民地的第一步。1941年7月,又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南部,并迫使法国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从而控制了西贡、金兰湾海军基地,将印度支那变成其实现“南进”计划的战略基地和后勤基地。
在欧洲战争爆发以后,美英两国在研究制定全球性战略时认为:英国本身是一个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如果说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威胁的是英国的四肢,那么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战争威胁的则是它的心脏,显然德国的威胁要大于日本对它的威胁。而欧洲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争霸重点,美国的海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在英帝国和欧洲国家,“美国的120亿美元的国外投资至少有百分之四十二在不列颠帝国境内” 。因此,美英把在欧洲战场打败希特勒摆在了首位。1941年1月29日~3月27日,美英两国总参谋长在华盛顿秘密会谈上达成了ABC-1协定,首次明确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盟军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败德国,而对日本将在东南亚发动的进攻只采取防御。
1941年4~5月间,本用来防御东南亚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有3艘战列舰、1艘航母、5艘驱逐舰等奉命调往大西洋舰队,以应付英国危机形势,致使东南亚防御力量大为减弱.
1941年1~3月,美英两国总参谋长华盛顿会议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性战略,而在远东防御问题上由于美英仍存在较大分歧,即在“由谁在太平洋上担当抵御日本的主要角色” 上未达成一致。1941年4月,英国远东司令波帕姆在新加坡两次召开由荷、澳、新、美等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制订了被称为“ADB”的协定,战略部署“要求集中在作为主要基地的新加坡,同时守住**和菲律宾这两个前进基地,从这两处封锁和袭击日本” 。然而美国认为其战略范围太广、承担的义务过多而拒绝接受,美英两国在远东防御问题上企图采取联合行动的计划再次破产。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英两国已经意识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 ,开始筹划共同防御计划,于1941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是英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则以中英“形式上的结盟就足以保证缅甸的安全”为由拒绝中**队入缅布防,直到1942年2月,英国才意识到单凭自己力量无法保证缅甸的安全,要求中**队入缅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美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对日战略原料的输出仍不断增加。1932年以后,美国供应了日本进口所需的90%的废钢铁,65%的石油与石油产品,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 。1937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8855.8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3957.5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67%;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90%来自美国。
美英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加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欧洲战争爆发以后,日本趁法国败降,英国困守英伦三岛之际,先后强迫他们关闭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并于9月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用武力夺取欧美在东南亚殖民地的第一步。1941年7月,又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南部,并迫使法国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从而控制了西贡、金兰湾海军基地,将印度支那变成其实现“南进”计划的战略基地和后勤基地。
在欧洲战争爆发以后,美英两国在研究制定全球性战略时认为:英国本身是一个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如果说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威胁的是英国的四肢,那么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战争威胁的则是它的心脏,显然德国的威胁要大于日本对它的威胁。而欧洲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争霸重点,美国的海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在英帝国和欧洲国家,“美国的120亿美元的国外投资至少有百分之四十二在不列颠帝国境内” 。因此,美英把在欧洲战场打败希特勒摆在了首位。1941年1月29日~3月27日,美英两国总参谋长在华盛顿秘密会谈上达成了ABC-1协定,首次明确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盟军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败德国,而对日本将在东南亚发动的进攻只采取防御。
1941年4~5月间,本用来防御东南亚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有3艘战列舰、1艘航母、5艘驱逐舰等奉命调往大西洋舰队,以应付英国危机形势,致使东南亚防御力量大为减弱.
1941年1~3月,美英两国总参谋长华盛顿会议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性战略,而在远东防御问题上由于美英仍存在较大分歧,即在“由谁在太平洋上担当抵御日本的主要角色” 上未达成一致。1941年4月,英国远东司令波帕姆在新加坡两次召开由荷、澳、新、美等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制订了被称为“ADB”的协定,战略部署“要求集中在作为主要基地的新加坡,同时守住**和菲律宾这两个前进基地,从这两处封锁和袭击日本” 。然而美国认为其战略范围太广、承担的义务过多而拒绝接受,美英两国在远东防御问题上企图采取联合行动的计划再次破产。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英两国已经意识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 ,开始筹划共同防御计划,于1941年12月23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是英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则以中英“形式上的结盟就足以保证缅甸的安全”为由拒绝中**队入缅布防,直到1942年2月,英国才意识到单凭自己力量无法保证缅甸的安全,要求中**队入缅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