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绥远战役-第2/3页

加入书签
    **军委发出关于争取绥察热全境的指示,指出:傅作义、夺取归绥,继续东进,阎锡山占太原后向北伸张,在此情况下,我力争太原已不可能,应集中兵力,巩固对张家口的占领。为此,军委要求晋绥野战军除留一部分兵力牵制阎锡山外,主力从太原附近转移到绥远境内打击傅作义。贺龙接到电报后,马上复电:由他亲自率领晋中地区的5个主力团,立即先行北上,争取用16天时间,赶到右玉集结。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副政委罗贵波留在晋中,执行牵制阎锡山的任务。

    贺龙将军按照*****命令。他调动晋绥野战军的4个主力旅和绥蒙军区骑兵旅参加绥远战役。聂荣臻命令晋察冀军区3个纵队9个旅参战。这个战役共运用14个旅、5.3万人。鉴于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较多,贺龙于10月1日致电**中央军委,建议绥远战役由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统一指挥。**中央采纳了贺龙的建议。聂、贺商定的绥远战役的部署是:晋察冀军区部队从东向西进攻,首先歼灭隆盛庄、张辛镇的敌人,尔后,各个击破丰镇、集宁间的敌人;晋绥军区部队由南向北进攻,消灭凉城、新堂、天成村之敌后,向集宁方向发展进攻;然后,两区部队继续协力歼敌于绥远东部地区。

    两个军区部队协同进行大兵团作战,在晋绥部队还是第一次,如何搞好战役的协同动作,是贺龙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左云城北广场召开的动员大会上,他说:“过去,我们同日本鬼子基本上打的是游击战,现在要大兵团作战,打运动战,两大区部队要协同作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他着重指出:“我们的部队老战士多,很勇敢,但不要有骄傲情绪。我们这次到绥东去打仗,要尊重地方党,爱护地方部队。这一点要讲清楚。我军的战斗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热爱人民,拥护**,非常重要,没有这一条不能打胜仗。”他特别强调:“对晋察冀部队要主动团结。没有友邻部队的配合、支持,怎么能打好仗呢?我们一定要尊重友邻部队,爱护友邻部队,团结友邻部队,这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10月17日,贺龙率领晋绥野战军主力北越长城,进军绥东,行进在高山峻岭、羊肠小道上。贺龙时年49岁,身患高血压、胆结石和慢性肠胃炎等疾病,虽然近来没有大的发作,但是,由于鞍马劳顿,病痛一直折磨着他。这一点,医生们最清楚,常常为他的身体情况担心。可是,贺龙对此却毫不介意,一路上,饿了,和大家一道啃干馒头;渴了,喝一杯清泉水。有说有笑,妙语连珠,令医生和警卫人员惊叹不已。

    10月18日,绥远战役揭幕。晋察冀部队攻克张皋、隆盛庄;晋绥部队占领凉城、陶林,歼敌第三十五军及暂编骑一旅各一部。傅作义见此情景,急忙收缩兵力,命令部队迅速向归绥集中。21日,第六十七军军部及所属新编第二十六师由丰镇撤到卓资山,第三十二师撤至福生庄、三道营,伪蒙骑五师由新堂撤往六苏木。贺龙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动向。看出了傅作义想把他那已经分开的五指,匆忙握成拳头的企图。他想,如果不抓住时机,恰当处置,敌人将很快集中归绥。这样一来,不仅不能予以各个歼灭,而且会给战役发展造成困难。贺龙当机立断,决定改变东向集宁、丰镇的计划,命令在平绥铁路以南的晋绥部队挥戈向北,直插卓资山,将敌人拦腰斩断,造成有利形势;同时命令已到商都的独二旅和骑兵旅迅速南下,对卓资山形成包围

    卓资山在归绥以东75公里处,北靠大青山的灰腾梁,地势较高,平绥铁路穿镇而过,东向集宁,西通归绥、包头,一条公路北至陶林,南达凉城,是绥东的一个交通枢纽,归绥的屏障。傅作义电令第六十七军军长何文鼎在此坚守1月,以便他调整部署。在他了解到卓资山守敌有逃跑迹象时,马上指示说,要不失时机地发动攻击。不要因为我们部队刚刚赶到,不熟悉情况而丧失时机。你们要一面加速查清敌情,一面部署战斗。情况变化了,随时可以调整,不能按部就班。他说:“速战,我们才能够各个击破增援的敌人,全歼,就会使盘踞归绥的敌人士气沮丧,为战役发展创造条件。你们告诉部队,要英勇顽强,猛打猛冲,活捉何文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