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说:“这正是朕今天想说的话,商人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搞活流通的,我举个例子,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比如说,张三是个做鞋子的,他做了十双鞋子,可是,他周围的人家都是自己做鞋子,没人买他的鞋子,隔着一百里地有一个村子,人们都不做鞋子,都喜欢买鞋子穿。好了,假设张三到这个村子卖鞋子,他在家每双是十文钱,他走了两天,路上吃饭,住店什么的加上再回家的路程花费,还磨损掉了自己的一双鞋子,算了算账,卖了十双鞋子的钱,刚好够他来回的费用,你们说,张三亏不亏?”
一个大臣说:“亏了,等于是白忙活了。”
钟离说:“对了,这时候,如果有个商人李四恰好路过张三的家,就用九文钱一双,买了张三十双鞋子,然后,他捎带脚地到了一百里地外的村子卖掉,因为他还贩卖别的货物,每双卖价十二文,村子里的很高兴,因为他正愁没鞋子穿呢,他们就是去买张三的鞋子,来回费用也很高。这样张三卖掉了十双鞋子,得了九十文钱,商人赚了三十文,另一个村子的百姓买到了鞋子,价格还很划算。你们说,这个李四到底是做了好事,还是做了坏事?如果朝廷再征缴商人一双鞋子一文钱的税,那么朝廷就得十文钱的收入,商人还得二十文。”
群臣纷纷点头,显然,钟离举个这个小例子说服了他们。
钟离又站起来,来回踱着步子说:“那些个客栈、旅馆、茶摊是靠什么赚钱的?很大一部分的来源就是商人给他们带来了收入,商人要吃饭,要住店,要喝茶,这样,这部分人也有了饭吃,能养家糊口,这算不算商人的功劳呢?你们想,本地人有几个去住客栈旅馆的?对不对,如果,客栈酒店这些地方赚了钱,朝廷再征收他们的税,朝廷是不是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一个户部的大臣击掌叫好说:“妙啊,陛下这么一点拨,让我等茅塞顿开。”
钟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后朝廷要倡导一种风气,只要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合法致富的人,朝廷都要保护他们,这个人可能科举不行,但是他合法经商很厉害,赚了大钱,这个也要褒扬,不能再说那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鬼话,四书五经是好书,可是因为科举,成了死记硬背的东西,误了不少人的青春年华,他们要是去干别的,说不定早就干成一番事业了。”
说到这里,钟离说:“我看,户部专门拟定一个保护商人搞活商品流通的条例,发往各地照办,今后哪里再故意抑制商人,就要追究责任,当然,对于个别趁着灾荒之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也要严惩不贷,绝对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因为莫小二是户部尚书,他不在,又户部的右侍郎李维暂时代为处理户部事宜,李维当即表示一定按照钟离的意思拟定条例。
钟离对周通说:“周先生,你们吏部也要出个章程,以后把地方官吏的年考加上一项内容,那就是把重工兴商列成和劝课农桑一样重要的地位。”
回到座位上钟离说:“所谓的重工兴商,朕给你们解释一下,就是重视手工业,各类匠人都是能人,但是为什么轻视他们呢,有些匠人单独列出户籍管理,还有他们的孩子还要必须子承父业,这非常不合理。你们看看这宏伟的宫殿,精美的器具,就连这桌椅板凳都是匠人的杰作,有些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为什么看不起他们?以后,天下的匠人和商人,和普通百姓一样,在待遇上甚至还要好一点,不要只认为那些读死书的读书人还有做官的才是能人,他们才高贵,那些观念都过时了,要坚决摒弃掉。”
这些话,在钟离看到稀松平常,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听了之后,简直如同听到了炸雷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一个大臣说:“亏了,等于是白忙活了。”
钟离说:“对了,这时候,如果有个商人李四恰好路过张三的家,就用九文钱一双,买了张三十双鞋子,然后,他捎带脚地到了一百里地外的村子卖掉,因为他还贩卖别的货物,每双卖价十二文,村子里的很高兴,因为他正愁没鞋子穿呢,他们就是去买张三的鞋子,来回费用也很高。这样张三卖掉了十双鞋子,得了九十文钱,商人赚了三十文,另一个村子的百姓买到了鞋子,价格还很划算。你们说,这个李四到底是做了好事,还是做了坏事?如果朝廷再征缴商人一双鞋子一文钱的税,那么朝廷就得十文钱的收入,商人还得二十文。”
群臣纷纷点头,显然,钟离举个这个小例子说服了他们。
钟离又站起来,来回踱着步子说:“那些个客栈、旅馆、茶摊是靠什么赚钱的?很大一部分的来源就是商人给他们带来了收入,商人要吃饭,要住店,要喝茶,这样,这部分人也有了饭吃,能养家糊口,这算不算商人的功劳呢?你们想,本地人有几个去住客栈旅馆的?对不对,如果,客栈酒店这些地方赚了钱,朝廷再征收他们的税,朝廷是不是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一个户部的大臣击掌叫好说:“妙啊,陛下这么一点拨,让我等茅塞顿开。”
钟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后朝廷要倡导一种风气,只要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合法致富的人,朝廷都要保护他们,这个人可能科举不行,但是他合法经商很厉害,赚了大钱,这个也要褒扬,不能再说那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鬼话,四书五经是好书,可是因为科举,成了死记硬背的东西,误了不少人的青春年华,他们要是去干别的,说不定早就干成一番事业了。”
说到这里,钟离说:“我看,户部专门拟定一个保护商人搞活商品流通的条例,发往各地照办,今后哪里再故意抑制商人,就要追究责任,当然,对于个别趁着灾荒之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也要严惩不贷,绝对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因为莫小二是户部尚书,他不在,又户部的右侍郎李维暂时代为处理户部事宜,李维当即表示一定按照钟离的意思拟定条例。
钟离对周通说:“周先生,你们吏部也要出个章程,以后把地方官吏的年考加上一项内容,那就是把重工兴商列成和劝课农桑一样重要的地位。”
回到座位上钟离说:“所谓的重工兴商,朕给你们解释一下,就是重视手工业,各类匠人都是能人,但是为什么轻视他们呢,有些匠人单独列出户籍管理,还有他们的孩子还要必须子承父业,这非常不合理。你们看看这宏伟的宫殿,精美的器具,就连这桌椅板凳都是匠人的杰作,有些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为什么看不起他们?以后,天下的匠人和商人,和普通百姓一样,在待遇上甚至还要好一点,不要只认为那些读死书的读书人还有做官的才是能人,他们才高贵,那些观念都过时了,要坚决摒弃掉。”
这些话,在钟离看到稀松平常,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听了之后,简直如同听到了炸雷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