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章 侍奉先人-第2/2页

加入书签
    之所以说复古,是因为这里的宫人着装更倾向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的那一派齐腰襦裙,和北宋宫制相差甚远。要是不知道这里是永定陵,柳铭章可能会以为自己又往前穿了几百年……

    要说到历朝历代的服饰及日常有何不同,这可是众多历史研究者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

    其中不仅仅是服侍穿搭,就连所用的书籍装订、车马规格、日常用语习惯,包括三观,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变化中。

    不过总体说来,这种变化可以说是良性的。

    就拿书卷的装订来说,纸张的发明时间是东汉,因发明者蔡伦的封侯,后世将纸浆造纸术制法研制的纸张称之为“蔡侯纸”。

    可是自东汉以来,几乎每个朝代装订书籍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就拿魏晋隋唐来说,前期盛行的是卷轴装。

    到了盛唐时期,逐渐演化出了一种长卷折叠的旋风装,也被称之为“龙鳞装”。

    会出现纸张装订方式不同,完全是因为科技制造方式发生的改变。

    是因为造纸术在东汉末年开始步入了纸浆时代,行业开始制作大量的长条形模具,出品的纸张多为长条形。

    为了方便使用,当时的出版社会将穿条纸张折叠起来,盛唐时期的龙鳞装长卷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到了宋朝时,因为龙鳞装呈现的多为长篇巨制经文,无法满足小册书籍的要求,于是宋朝又出现了“蝴蝶装”的装订法。

    其实宋朝的蝴蝶装书籍和明朝的线状书籍没什么不同,区别在于蝴蝶装书籍不需要切割纸张,到明代的线装书籍是将纸张成块切割以后,再以绳线装订成册……

    不管最终制度和制法如何变化,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方便人类阅读而已。

    书籍如此,尺度如此,服装自然也是如此。

    跟先秦两汉比起来,人们的衣冠更为讲究。

    到了唐宋时,不仅仅是两个袖子一件外衫,女装多了小袄和襦裙,男装也开始变得多元化。

    当然,在侍奉先人的问题上,主要讲究的还是一个素色调。

    日常的高门贵妇讲究穿金戴银,高贵典雅,在家主去世时,直系亲属如嫡子及正妻需要披麻戴孝百日。

    随后还要守孝三年,不能吃香喝辣,穿搭也必须素色典雅。

    青、灰、白可以,红、绿、蓝则不行。

    跟着老太监一路行来,柳铭章看到偶尔路过的宫人都是身穿着青灰色服侍,并且神情肃穆不苟言笑。

    想到眼前即将见到的“便宜老妈”很可能也是一个长着一张苦瓜脸的三十八岁妇女,柳铭章便高兴不起来。

    毕竟对于自己“老妈”的性格,他还是很有追求的。

    就拿他那个亲生的大学教授老妈来说,就是整天摆着一张严肃的脸。

    如同鲁迅先生书里写的那样,上面赫然是大写的“吃人”二字。

    因为没少挨训,柳铭章自小学二年级开始便四处收集那些让人忍俊不禁地内涵段子,只要闲下来就会设法哄爹妈开心。

    他这一干就是十年,直到高中快毕业。

    或许,能让他将这一举动坚持十年丝毫不肯懈怠的原始动力,正是他那强烈的求生欲吧!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