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加入书签


离间计功败垂成漫天雪花飘飘洒洒从空中无声地落下,大地已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毡。燕王府银装素裹恰如玉雕,朱棣伫立在窗前凝望着户外的雪景默默地出神。他的思绪纷飞,想了很多很多。发起“靖难之役”已三年有余,自己统兵苦战,也曾多次身临绝境,全赖上天庇护,终能化险为夷。可是,这三年多的战争,已有数十万人丧命,更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那个皇位吗?这到底值得不值得,而且到底能不能攻到南京坐上江山?三年多来几十场恶战,打来打去,自己不还是在这北平蜗居吗?东昌一战的失利,使他对前途丧失了信心。他是个相当自信的人,在下属面前从不暴露自己真实的内心,然而在这静静的无声的雪日……

道衍轻手轻脚地走进,这种待遇也只有道衍独自享有,其他人不经通报是不能入内的。道衍来到朱棣身后:“王爷,您……在苦思苦想何事?”

朱棣慢慢转过身来我心中正有排解不开的苦闷,也只能向你倾诉。”

“承蒙王爷抬爱,臣愿洗耳恭听。”

朱棣遂将心中的苦闷讲述一番:“你说,这样打来打去,何时才能打到南京?”

道衍毕竟旁观者清,“王爷大可不必为,靖难之役,后悔。因为这是被逼无奈之举,你如果不反,便只有引颈受死呀!”

“这倒也是。”朱棣还是深陷于苦恼中将士阵亡,百姓不得安生,今日胜明日败,这何时是个头啊?”

“看来,我们不能只把目光盯在战场上了。”道衍也已经过了深思熟虑,“我们要开辟第二战线。”

“孤怎就听不明白?”

“王爷,如果将皇上置于死地,那这江山自然就是您的。”道衍说得坚定,“别人想争也争不去。”

“允坟小儿活得好好的,怎就会早死?”

“投毒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我们在北京,他远在南京,远隔千山万水,你却如何下毒?”

“王爷,我们在他身边的人身上做文章。”

“先生莫非有了目标?”

“皇上的贴身太监小民子。”

“他会听你的?”

“眼下就有个机会。”道衍详细告之,“前些时日,小民子因不满皇上对李景隆兵败不降罪而受责,遭打四十大板。他一定对皇上心怀怨恨,臣去京城拜访他,唆使他给朱允坟小儿投毒,如若事成,岂不事半功倍?”

“这,万一事情不妥,莫再使先生落人魔掌……先生还是不去为妙。”

“王爷,上次臣进京时曾给其母一个纯金观音,还算是有过交往,臣想他还不至于对臣使黑手。再说,为王爷效忠,便担些风险又有何妨。臣一定要走一遭。”

“先生决心如此之大,孤祝你好运吧。”朱棣还是期待道衍之行能获得预期效果。袜子胡同的民家小院,而今倒是一片安宁静谧,鸡鸭在悠闲地觅食,黄狗在屋檐下晒太阳。室内的木板床上,小民子俯身而卧,母亲在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王占君他擦拭伤口上药看,打成了这样。这皇上也是,便你成天侍候他的份上,也不该下此重手,怕是一两个月也难见好转。”

“母亲,儿被打是坏事也是好事。”小民子在竭力安慰,“若非受伤,儿又怎能和母亲朝夕相处?”

“这倒也是,自打你进宫,你我母子之间,还从未有过这样长时间的接触。”民母其实也是在安慰儿子,“如此说倒是因祸得福了。”

院门被敲响了,民母为儿子盖好被子:“我们家很少与街邻交往,这是什么人敲门,待为娘去看看。”

院门打开,面前站着一位道士。民母道:“这位道长……似乎到过寒舍?”

“伯母真是好记性,还认得贫道。”道衍躬身一揖,“贫道获悉民公公贵体不适,特来拜望。”

“好吧,道长请进。”民母将道衍让进。

道衍进了房间,小民子意欲下地迎客。道衍紧走几步,将小民子扶在床上公公有伤,无须多礼。”

小民子是何等精明之人上次道长为家母留赠赤金菩萨宝像,至今未及道谢,今又光临,正好奉还。”

“公公说的哪里话来?”道衍将手中所提锦盒置于床头,并逐一打开,“公公,这些薄礼不成敬意,万望笑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