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肃威军

加入书签


    四十年前,大辽高祖皇帝统一北方草地后,把目标对准了土地丰饶的大宋,边境地区大小战事频频,曾数年僵持不下。二十年前,大辽幼子继位,萧太后执政,宋帝赵慈本想趁着大辽朝堂不稳,抢先一步把燕云失地收复回来,于是派兵北上。

    可那位萧太后竟不是吃素的,她临危不乱,亲临前线督战,双方一再胶着鏖战,后期大小战役竟是辽军多胜,大宋朝堂便开始出现退缩的声音,赵慈自己也不愿再战。而此时辽国同样因为战火,国库空虚,经济几乎崩溃,民怨沸腾,萧太后同样压力巨大。

    绵延的战火让南北双方两败俱伤,于是两国派出使者谈和结盟,约定大宋每年给北辽银十五万两,双方以现有疆界,各守边境,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基于此,北境总算基本安定下来。

    在宋辽纷争不断时,西北的李直修坐享渔翁之利,得以喘息,甚至一举平定了五王内乱。李直修天性残暴好战,自永嘉十六年起,李直修频频骚扰大宋西北边境。辽帝以相助为名趁机要挟大宋,试图获得更多的岁币,也是顺便转移内部积攒已久的矛盾,于是宋辽边境战火又起。

    此时,萧太后虽已去世多年,但威名仍未散去,萧太后的侄孙女、年仅十七岁的主将萧宾雁,领兵与李原、李衡父子的肃威军对峙。

    此时的北境军容军貌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李原父子治军有方,肃威军军纪严明,将士骁勇刚强,李原曾放话,只要他父子尚有一丝气息,肃威军势必寸土不让。

    李原虽然年事已高,却从不言老,坚持在北境大本营留守,指挥整个宋辽边境。李衡正直壮年,亲率肃威军精锐,守护在最前线。

    霸州。

    隆冬酷寒,李衡的肃威军和萧宾雁的军队只隔着一道冰河,两军对峙僵持着,连日大雪,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数日前,李衡察觉到一丝异样,却不是来自前线,而是后方。

    属下来报,半月前就该送到的补给、冬衣、粮草迟迟未到。天寒雪骤,道路难行,以往并不是没有补给迟到的事,但即便迟了,也不过三五日,且定会提前告知,此次无缘无故补给延迟,竟连个说法都没有。

    李衡心里不踏实,派人去后方州府询问,可斥候和传令兵派出一趟又一趟,竟都有去无返。冬衣不够,将士把能穿的都穿在身。食物不足,兵士不得不将每日口粮减半,以防真要上战场了却自己先弹尽粮绝,一个个脸色愈发颓唐憔悴,内心更是惴惴不安。

    李衡不得不意识到,可能是更远的地方出了问题,此时他连地方州府都信不过了,他不再犹豫,派得力的亲卫趁夜绕小路,直奔李原所在的大本营,请求援助。作为将领,只闻将军令而不听天子之诏,这是犯了最大的忌讳,但前有萧宾雁率领战力雄厚的辽军,后是霸州百姓苍生,李原不敢冒险,他把军营上下守得严丝合缝,绝不敢叫萧宾雁知道半分自己的困境。

    次日,亲卫还没有回来,倒是监军吕维风风光光、声势浩大地来了。

    李衡一见他这来势,心中怒火暗起。此时宋辽两军早已剑拔弩张,他此番大张旗鼓地前来,是生怕萧宾雁不知道己方有新动作吗?

    吕维捻着八字胡,迈着四方步,对肃威军的军容军貌似有不满。

    “这一个个霜打的茄子,怎么能保家卫国呢?”

    李衡便把补给迟迟未到的事如实禀报了吕维。

    熟料,吕维开口便道:“早听闻你肃威军与那萧宾雁对僵持已久,却迟迟不肯发兵出战,就这么干耗着是什么意思?要起东西来倒是一套套的说辞,难道还要朝廷好吃好喝供你们晒太阳吗?”吕维扬手一挥,他的护卫立刻推出了几个被扎实捆绑、堵住嘴巴的士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