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寒假投稿

加入书签


    寒假漫漫,正好给了张才平重读四大名著的时间和机会。家里没事时,他便伏案捧卷,专心阅读,当真是乐此不疲。

    张才平读书之余,便创作诗歌和散文。他三四天写一首诗歌,五六天便写出一篇散文。

    张才平想,光写不行,写完还得往外投。这样才能出名,获得荣誉,同时也能挣点稿费。在当时,能在报纸上发表作品,是一件很荣光的事情,很了不起啊!稿费虽然是五元或十元,不是怎样多,但其意涵远远大于钱本身的价值。

    1985年2月5日这天,张才平带上近日写的两首小诗和一篇散文,骑车前往海青报社去了。此时,已离春节还有半个月了。

    到报社的时候,已是上午十点多了。在报社门口,张才平放好自行车,上了锁。然后,用厚厚的棉手套,拍打了几下帽子上的霜雪,又跺了跺脚,便拎着那只旧的帆布拎兜,走进了报社的大门。

    敲过了门,张才平进了编辑部。张才平一看,吕骏编辑不在,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女人。她大约三十岁的样子,不胖不瘦,一张瓜子脸,大眼睛,脑后梳着一条较粗的辫子。上身棉袄的外面,罩着一件紫色的外罩。她正在看着桌子上的稿件什么的。

    见张才平进来,那女人抬头问张才平道:“请问,你有什么事?”

    “我找吕骏编辑,我是来头稿的。”

    “你是来投稿的呀,吕编辑上地区开会去了,不在。我是实习编辑李娜,有稿子交给我就行。”那女人说。

    “啊,您是李老师。我带来两首诗歌和一篇散文。”张才平边说边从拎兜里往外拿稿件。

    张才平把抄好的诗和散文交给了李娜。

    李娜接过稿件,认真地看了起来。

    “诗写得不错,很有意境;散文也不错,形散而神不散,是不错的文章。您现在是......”

    “啊,我是云兴乡的初中语文老师张才平。”

    “我说的呢,文化底蕴不浅呢。”

    “李老师,您过奖了。”

    “真的不错,你还这么年轻。以后会发展不错的。”

    “还请李老师多多指点。”

    “哦,张才平,你有一首诗已在上两期的报纸上发表了。”李娜边说边在案头上的材料堆中翻找。找了半天,李娜找出一张报纸,递给了张才平。

    张才平接过报纸,翻转了一下,一看,在报纸的副刊中,赫然地印着自己的诗歌《冬日的思绪》。张才平看见那熟悉的题目和自己的署名,内心陡然激动成澎湃的大海。他高兴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李老师,这张报纸我可以拿回去吗?”张才平问。

    “可以呀,你拿回去吧。张老师,你的诗写的真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多多创作,多给我们供稿。”李娜笑着说。

    “谢谢李老师,我一定努力。”

    “稿子先放在我这吧,有消息我们写信往你们中学邮寄,通知你。”

    “好吧,那我告辞了。”

    “我就不送你了,张老师。”

    “再见,李老师。”

    “再见!”

    张才平从报社出来,他兴奋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真是太高兴了。回来的路上,他把自行车都快要骑飞了。

    张才平回到家的时候,刚好中午十二点。他一进屋,发现邻居的王婶和前院的曲三娘在自己的家里。她们正和母亲刘淑芹唠嗑呢。他赶紧和王婶、曲三娘打了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