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结婚帮忙(2)

加入书签


    “想啥呢,看人家结婚,你也想媳妇了。”王云海的话打断了杨亮的思绪。

    “啊,你真猜对了。看才平结婚,我也有点着急啊!”杨亮和王云海的关系也不外,他就没有遮掩自己的心里想法。

    “你别着急,人家不说吗,好饭不怕晚。你年龄也不过,怕啥呀。”王云海安慰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杨亮,以后有都是好姑娘等着你挑选呢,你不用着急。”不知啥时候,张才平进了新房。

    “来,抽着。”张才平从兜里掏出一盒“吉庆”烟,抽出两支,递给杨亮和王云海。

    “哎呀,吉庆!这烟得抽啊!吉庆,吉庆,吉利......”杨亮只把“吉庆”的“吉”字,解释出来,正在琢磨“庆子”的解释。

    “喜庆,结婚喜庆。”王云海帮腔解释道。

    “对,喜庆。你看云海,教外语,真解释一阵啊。”杨亮笑道。

    杨亮和王云海等待“偏席”喝酒的期间,因为茶水喝的不少,到外边方便了两三次。每次经过张才平家的厨房时,看到外屋里都是烟雾弥漫,烹炒煮炖菜肴的浓香,直往杨亮他俩的鼻子里钻,惹得二人的食欲爆棚。

    下午,两点半左右,张才平家的“偏席”终于开了。张家的“坐堂客”大约有三十多人。偏席总共放了四张桌子:张才平家的东屋放一张桌子,西屋放两张桌子,地上一张,炕上一张。又在右边邻居,也是张才平的堂叔张云家放了一张桌子。

    杨亮和王云海在张才平的新房的炕桌喝酒。在自然的情境里,炕桌的位置要比地桌高许多;在人文的层面上,让人在炕上喝酒,是对客人的一种较好的尊重。当然,在地桌也并不是对人不尊重。

    偏席的菜肴是比不了明天的正席的。但有个特点一般人是不注意的。偏席虽然在数量上没有正席的菜多,可上的菜的含金量都比较高。人们口头上说:菜硬。另外,上的凉碟拼盘量很大,甚至吃没了可以再添。在乡下,好多人坐席,都奔着吃点这凉碟拼盘,什么冻子,焖子,粉肠,肉肠啥地。今天,张才平家的偏席是八个菜,四凉、四热。

    张才平新房的炕桌上,安排的人员都是重要的人物:杨亮,王云海,张才平,张贵,捞头忙的赵师傅,屯长李清海,还有两个大厨师傅,共计八个人。而地桌都是张家的本族之人,什么张福,张金等。

    “这人都坐齐了,我先说几句吧。明天我儿子才平结婚,今天大家都来了,干活的干活,帮忙的帮忙,大家都辛苦了,都受累了。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就一句,感谢了!今天这偏席,薄酒素菜,就这么个意思,来都喝一口。”张贵来了一小段开场白。

    桌上的人听完,都依从着张贵的主张,端起了酒杯。

    “吃菜,吃菜。”张贵殷勤地让着人们。

    酒过三巡,张才平给桌上的人们互相引见着——

    “这是我们学校的杨老师和王老师。”

    “这是我们屯的的李屯长。”

    “这是头忙赵师傅。”

    ......

    几个人喝着,谈着,唠着,酒桌的气氛很热闹,也很和谐。张贵不时地对地桌上的人们大声地让着喝酒与吃菜,最大热情地尽着地主之谊。

    “杨老师,王老师,今天是才平媳妇儿家的日子,你们俩......”屯长李清海问道。

    “啊,我们俩都和李老师打招呼了,我们俩把礼金让别的老师捎去了,其他老师都去了。还是李老师安排让我们俩来这头的呢,说怕忙不过来。”杨亮回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