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张三丰平常对待徒弟肯定挺不错的!师徒间还真的情同父子一般!
但随着自己修为的增长,张三丰也知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不能让这傻徒弟真的一直舍不得自己。后来,他对杨轨山修道方面进行了不少指点,也给他说了许多要看淡人生生死别的话。
待他达到真要离去时,还特意作了一首诗送给杨轨山。
诗曰: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牛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
此诗也被一些人借用来说是当时张三丰参透玄机,向杨轨山预言了元朝气数将尽,明朝将要兴起。当然,这种偈语诗的确挺玄,是否后人伪作也无可考证。反正这样解释合了朱元璋的意,自此,大明王朝皇帝们最为尊崇张三丰了。这也使得武当山沾光不少,武当教派甚至被尊为国教般!当然,也与朱元璋信奉《道德经》有关!至于有没有刘伯温的因素在内,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但随着自己修为的增长,张三丰也知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不能让这傻徒弟真的一直舍不得自己。后来,他对杨轨山修道方面进行了不少指点,也给他说了许多要看淡人生生死别的话。
待他达到真要离去时,还特意作了一首诗送给杨轨山。
诗曰: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牛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
此诗也被一些人借用来说是当时张三丰参透玄机,向杨轨山预言了元朝气数将尽,明朝将要兴起。当然,这种偈语诗的确挺玄,是否后人伪作也无可考证。反正这样解释合了朱元璋的意,自此,大明王朝皇帝们最为尊崇张三丰了。这也使得武当山沾光不少,武当教派甚至被尊为国教般!当然,也与朱元璋信奉《道德经》有关!至于有没有刘伯温的因素在内,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