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佛塔的大火还在燃烧,已经烧了三天三夜了,还没有熄灭的意思,塔上的木头还没烧完,塔中央的黄土堆芯,已经慢慢露了出来。
永宁寺的沙门每天守在佛塔周围,努力不让火势扩散。
京师洛阳,这几天都能看到永宁寺的大火,像一个巨大的烽火台。
狗儿今天起得早,吃了点早餐,就跑去四门上课。他现在是四门小学中的佼佼者,每日都会被老师称赞,还会被世家子弟所羡慕。
自然而然的,去学堂上学成了狗儿最开心的事情。
刚到学堂门口,就碰到了卢辩老爷子,卢辩是太常寺丞卢靖之子,当代大儒,曾注释过《大戴礼记》,名满天下。
孝明帝时期便任太学博士,更是桃李遍天下,特别是很多皇室贵族子弟,皆与他有师徒名分。
狗儿的字仁英,便是由他所起。
狗儿赶忙上前,恭恭敬敬地施礼问安:“弟子高归彦给博士问安!”
“仁英啊,今天来的很早啊。”卢辩看来人是狗儿,心中欣喜,这娃儿质朴沉静,才思敏捷,是块璞玉。
“今日起得早了些,本想来学堂背背书,练练字。”狗儿表现地非常谦卑。
“好啊,可造之材。”卢辩很是欣慰,感觉自己没有看错人。
“博士,弟子昨日夜读《论语》,有一句不明,可否请博士点拨一二?”狗儿投其所好;
“哦,哪句?”卢辩果然来了兴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弟子认为此句,应理解为,喜欢花言巧语,满脸笑意,这样的人很少有什么仁义之心!弟子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还请博士指点。”狗儿十分谦虚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仁英所言差强人意,”卢辩点了点头,“夫子此言,老夫认为有这么几层意思,听者要学会分辨,不要被巧言令色所惑,巧言令色之人做出此举,背后自然有其目的,自然就少有仁义之心。”
“博士所言极是,《战国策.齐策》中有记录邹忌劝齐王纳谏之文,与博士所言颇为契合。”高战想起了初中曾背诵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仁英还读过战国策?”卢辩有些惊讶。
“博士,孔夫子所言还有什么意境?”狗儿表现的非常虚心;
“还有,说话不好听之人,并不一定不怀‘仁德之心’。”卢辩继续讲解着;
“那如何才算有仁德?”狗儿继续发问;
“讲究仁德无需巧言令色,最重要的要保持一颗真诚之心,才是仁德之根本。”卢辩回答了狗儿的问题。
“不愧叫卢辩,果然有点辩证味道在里面。”高战也暗暗佩服这个博士,盛名之下,果然有本事。
“真诚是必杀技,古人亦明白此理啊。”高战心下暗暗称奇,“只是在三百年乱世,人心早已不古!”
两人在廊下相谈正欢,这是一个黑黑瘦瘦的青衣博士,向课堂这边走来。
来人见到卢辩,鞠躬施礼:“见过太学博士!”
卢辩也回礼:““算学博士,卢某有礼了!”
狗儿不知来人是谁,也赶忙行礼。三人在教室前撅了一会儿才直起身来。
“仁英啊,来给我你介绍一下。”卢辩把狗儿拉了过来。
狗儿看眼前这个博士,三十岁上下的年纪,脸色黝黑,皮肤粗糙,与其他博士及助教的容貌颇为不同,倒像个老农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