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加入书签


寒冬,燕国辽东郡栖山镇正经受一场数甲子不曾有过的雪灾,雪花飘摇将镇外两道渺小的身影逐渐掩埋。

 阿欠!匡泽打了个喷嚏,早以冻得发红的小手在鼻尖上蹭了蹭。随后继续埋头在雪地中刨出一条可以容纳一人通行的路来,匡婉躲在他身后冻得打颤。

 冷死了,真不知道你哪里捡的一本破书,上面写什么你信什么,真是中邪了!我严重怀疑还没找到书上说的地方我们早就冻死了。

 匡婉紧了紧衣领撅起小嘴埋怨,良久不见回话,气得她对刨雪的匡泽屁股狠狠踢了一脚。

 正埋头清理积雪的少年被踢得一头栽入雪堆中,气愤转头对匡婉大嚷。

 姑奶奶,是你非要跟着我偷跑出来,现在反过来怪我?再说要不是你白天四处闯祸,我们早就赶到栖山镇投宿了!还用坐在这里望雪兴叹?

 再说,这可不是什么破书,它记载有关天地间一切大事,不管过去还是未来。从秦昭襄王迁九鼎灭大周到今年春季燕魏高丽三国严重的旱灾,上面都有所预示,只不过

 匡婉听闻世上竟然有可以预测未来的书,顿时来了兴致,她狐疑的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书上所显示的都是谶语,读起来十分拗口,晦涩难懂。目前分析谶语,我感觉应该是栖山上要有大事发生。

 匡婉听了哥哥的描述瞪大眼睛,仿佛看见了智障一般郁闷的蹲了下去。书上写的是不是真的都不确定,你还靠感觉?陪你千里迢迢跑这喝西北风来了

 匡泽见妹妹心情低落,嬉笑地从怀里掏出一本残破的竹简递到妹妹面前。

 喏,给你看看这条谶语!我可没给任何人看过。

 匡婉接过竹简打量一番问道:这本书是谁著的?

 她瞪大眼睛期待答案,却只见匡泽摇头,瞬间让匡婉心情暴躁地怒喝:连谁著的书都不知道,你也相信?

 她已经对少年彻底无语,只好又低头仔细看匡泽所指的一条谶语读了起来。

 周室覆而九鼎迁,三山涸河多荒年,十八秋后白帝生,金德犹在木西眠,仅凭这么几个字,你带我千里迢迢赶来栖山?

 父亲说你一根筋,我原本还帮你辩解,现在才发现你不但一根筋还缺心眼!

 匡婉气得隆起的胸脯上下起伏。

 匡泽有些委屈,却又不知该如何辩驳。

 其实这个竹简是我誊刻下来的,只是预言书中的一部分,剩下的太重了,没办法带在身上,不过你放心吧,我推演这么多年,肯定不会出错的。

 为了安抚妹妹他不得已撒谎哄骗,其实天下根本没有预言书。不过是匡泽从儿时起,总会不经意的梦见几句诗词,当时并不知道是这些是谶语,甚至没有过多在意。

 直至他拜读历史才发现自己梦见的诗句一一应验。

 谶语即是预测未来的诗句,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诗句。从此匡泽每日整理梦见的谶语,偶尔三五句,有时会有重复。

 几年的光阴,他将梦中所有谶语都记录成册。匡泽注意到很多描写未来事件的谶语,不过大多都没有时间坐标。所以很多谶语都是发生之后,匡泽才后知后觉。

 同时也慢慢养成了匡泽能对谶语做出准确的推演,就像找规律一样。

 匡婉见哥哥笃定,于是提出质疑:你怎么知道一定就是栖山,还有为什么一定就是这几日呢?

 我给你推演一下谶语:周王朝倾覆,象征天下的九鼎被迁走,大旱大灾的荒年越来越多,十八年后白帝转世在栖山沉睡。匡泽顿了顿神秘兮兮的继续说:两天后正好是九鼎迁移的第十八年。

 白帝转世?木西就是栖山?你太有想象力了。匡婉出言嘲讽。

 匡泽懒得解释自己分析了好几日才确定下来的原因,只是伸了伸胳膊说道:爱信不信!说完随即转身继续刨起积雪,向栖山镇出发。

 深夜,栖山镇外的破庙被积雪压塌了一半,残缺的木门东倒西歪的倚在一侧土墙上,匡泽费劲力气从雪中爬进破庙,转身又将妹妹拉了进来,兄妹看着破庙残败的景象不由得感慨。

 屋外大雪,屋内小雪,甚美,甚美呀!匡泽说罢,累得他急忙跑到没有坍塌的墙角处蜷缩起来。

 喂,你没看那边都已经塌了吗?你还去墙角,小心一会儿这边也塌了把你埋里!匡婉面对破庙没好气地提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