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高屋建瓴-第2/2页

加入书签
  “本王这叫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就业,促进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并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繁荣经济。”

  惟有后世的经济学理论,才能准确定义萧绍瑜此举。

  当然,前半段是可以全数实现的,后半段则是要打折扣的,却也满足了萧绍瑜更深层次的筹谋。

  道理很简单,徭役的粮饷是郡衙直接发到他们手里的,是拿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解决了就业,也就是解决了口粮问题。

  像石料、木料、草药等产业链,是掌握在本地士族手中的。

  有生意,他们自然是赚钱的,问题是:

  为他们工作的都是其族中佃户,所得必然微薄,甚至可能是活干得更多,所得钱粮却是不增的。

  这就类似于资本家的剥削,繁荣了经济,却惠及不到佃户。

  相比于服徭役的自由民,士族族中的佃户必然滋生不满,人心浮动,向往恢复自由。

  而得了实惠的士族,感激“散财九王”萧绍瑜还来不及呢,根本不可能抵制他的政策。

  他们也不可能看透后世经济学理论的逻辑。

  “士族势力过于强大,终南朝四朝亦不可解,然在本王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萧绍瑜已在筹谋遏制、破解士族势力,他的眼光放得很长远,直指核心痼疾,还是那样的温柔。

  他追求的是:在不知不觉中,瓦解之,亦可称“温水煮士族”。

  顶层设计,不可谓不高屋建瓴,远超时人的理解范畴。

  “九殿下,下官冒昧谏言,施政当量力而行,不可竭泽而渔。”

  徐温面色严峻,沉声谏言。

  他的担忧在于:

  若再逢灾年,或战事再起,济阴将难以自主应对。

  即便有朝廷调拨钱粮支援,济阴的衰落也是可以预见的。

  底层逻辑则是:农业经济,聚财不易。

  萧绍瑜笑而颔首,朗声回道:

  “徐詹事有所不知,此役期间济阴士族慷慨解囊,捐粮足有7万石。

  除保障军需,足以支撑修缮工程。

  再者,徭役中多有灾民,其田毁于洪灾,余者受战事所困,其田多已撂荒。

  故本王不得不以工代赈,总不能对可能的民变熟视无睹吧。”

  萧绍瑜的话入情入理,而且言明士族捐粮数目,徐温的担忧遂自解。

  他坦荡说道:

  “下官唐突了。”

  “非也,徐詹事所谏乃谋国之道,本王深感受益良多,望日后不吝赐教。”

  萧绍瑜回以谦逊。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施政气魄宏大,所谋者高屋建瓴,时人不解。帝纳谏太子詹事徐公温。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