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供货协议

加入书签


"                                                                                签订供货协议,双方法人签字盖章,属于正常流程。

  可是,现在的供货方法人是梁帝,他的玺是用于发布诏令的。

  看在20万钱收益的面上,梁帝撇撇嘴,忽略了萧绍瑜的失言。

  他从袖口取出私用印章,在萧绍瑜呈上的供货协议上用力一盖。

  苏霖之顺势接过供货协议,并转呈萧绍瑜。

  梁帝则面色和蔼的说道:

  “九郎啊,话本卖得不错,你看战马交易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小赚一笔的梁帝,可没忘记真正的大买卖战马交易。

  按照萧绍瑜的定价,6万匹的交易成本是6000万钱。

  若是梁帝全数转手,按南梁马价,收益当在40~60亿钱之间。

  若是萧绍瑜的“该死的温柔”实现了,10万匹转手收益将直逼恐怖的100亿钱。

  这笔巨资足以缓解南梁财政困局数年,很诱人的。

  “养马成本也不低啊,朕要不要转手卖一部分呢?

  不行,士族私兵若配备大规模骑兵,非国之福啊。”

  看得到,摸得到,却吃不到,梁帝心里也很纠结。

  其实,梁营的话本市场已进入了饱和期。

  在萧绍瑜暂时无心追更的情况下,他也正欲请示梁帝,前往睢陵洽谈战马交易。

  “儿臣请旨,前往睢陵洽谈此事。”

  “准奏。和议干系重大,你须多听听徐卿的意见,万不可鲁莽行事。”

  梁帝谆谆叮嘱。

  战马交易尚在其次,按梁帝意愿尽快达成和议、签订新约才是最要紧的大事。

  毕竟京中局势波谲云诡,而梁帝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内忧甚于外患,再坚固的堡垒往往也是从内部开始垮掉的。

  太子的异动,如何处置应对,可是事关南梁国祚的。

  须知南朝前两朝南宋与南齐,都没有处理好宗室内部矛盾。

  最终,宗室内部从猜忌、防范演变到相残。

  宗室力量的极度削弱,才给了地方势力篡夺皇权的机会。

  宋齐血一般的教训摆在眼前,梁帝自知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南梁内部。

  “儿臣晓得轻重,徐詹事乃国之柱石,和议事无巨细,儿臣皆请教之。”

  萧绍瑜神情肃穆,认真回道。

  外交无小事,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而战争,则是外交的延续。

  谈判桌上谈不拢,那就只能战场上见了。

  渴望此役尽快结束,好投身于济阴重建的萧绍瑜,不会视和议如儿戏的。

  辞别梁帝,萧绍瑜雷厉风行,当日便率南梁使团赶往睢陵。

  雕版、活字、存量纸墨等,则由中兵押运随行。

  ......

  “陛下,吏部陈尚书回乡祭祖,此刻正在阳城协助守城。

  据臣属下来报,他的手伸得有点长...您看?”

  苏霖之秘奏。

  陈思浩离京返乡之事,林瑶仙早就汇报过了,梁帝一直不置可否。….

    在梁帝看来,陈思浩的离京,实避祸之举。

  十年前,他便是以此名目避“范谢之争”,今时不过故技重施。

  京中局势发展到他不得不避祸的程度,才是梁帝真正的关切所在。

  须知梁帝离京前,可是明诏六部尚书辅政的。

  身为吏部尚书、掌人事任命权的陈思浩,是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

  又恰逢考绩之年,朝中须臾离不开他。

  能令他弃公务而避祸,他必然是预感到了危险,很大的危险。

  除了事关生死、家族存亡,梁帝想不到还有其他可能。

  而又是什么事,会对他构成致命危险呢?

  他投入晋安王门下,梁帝是知道的。

  连晋安王都护不住他,这种威胁来自何处便不言自明了。

  综合苏霖之的密报,梁帝将一切的源头锁定在了东宫,甚至就是太子本人。

  “陈卿,可是鼻子很灵的。”

  梁帝心中想着。

  一个最擅自保的人,对危险有着天然的感知,这种人的判断往往是很准确的。

  梁帝对陈思浩的政治嗅觉是肯定的,并将此作为自己判断局势的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