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南康王师

加入书签


"                                                                                兵器储备不足,取之新昌,核心在于就近原则。

  细算起来,距离梁帝大营最近者,乃陆瀚洲、昌宝隆及萧绍瑜三部。

  与新昌距离大致相当者,北徐州内尚有钟离、济阴二郡,南兖诸郡亦在此列。

  如此,便无须尽调新昌兵器储备。

  “新昌诸城皆近战场,魏军随时可奔袭之,尽调储备风险太大。

  尤其是顿丘,非但不应调出,还应加强储备。”

  以新昌近战场为由,萧绍瑜否定了裴邃的提议。

  他的说法入情入理,顿丘也确实不容有失。

  “下官所虑欠妥,九殿下言之有理。”

  裴邃坦诚回应。

  “新昌不可调,裴刺史的初衷确是可取的。

  本王兼着济阴太守,可命李长史从速调拨储备,支援父皇。

  另外,可请柳刺史调拨钟离储备,昌刺史调拨南兖诸郡储备。

  如此,困局可解。”

  萧绍瑜提出了解决之道,并肯定了裴邃的初衷。

  裴邃的感受,他是要照顾的,不可能全盘否定之。

  其中,既有柳文菲的缘故,亦有裴邃自身的价值。

  除了其人腹有韬略、掌握兵权、秉性正直,裴邃驻地合肥临北徐近新昌。

  处理好“邻里”关系,对新昌的稳定是有益的。

  “我军可入驻陛下大营,贡献随军储备,亦可请陆领军、昌刺史酌情支援。”

  裴邃神情无异,再次谏言。

  此谏,萧绍瑜也想到了,与其所言,实相辅相成。

  钟离、济阴及南兖诸郡,终是距离稍远。

  以三支梁军储备暂缓不足,为调拨争取时间,最是稳妥不过。

  “裴刺史此意甚好,请子瑰兄代本王请示父皇,我军可否入营。”

  “末将这便回营请示,九殿下稍候。”

  事不宜迟,陆子瑰当即领命,并欲率左游击军先行回营。

  此时,天色渐暗,若想天黑前入营,自当从速请示梁帝。

  否则,未免引起营中骚乱,势必要明日天明后方可入营。

  若魏军继续强攻,不分昼夜,梁帝营中储备必然无以为继。

  如此,危机将在今夜引爆。

  故抓紧请示,尽快入营,于战局稳定,最为有利。

  “哦,对了,本王于顿丘城下歼魏军近万,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尚书令为国捐躯了。

  请子瑰兄一并奏明父皇,并请父皇节哀。”

  萧绍瑜一脸悲痛。

  他心中却是觉得:“本王明明就是向父皇报喜嘛,相信以父皇之英明,他少不得要重赏本王。”

  “末将记下了。”

  陆子瑰转身出帐。

  “裴刺史,传本王令,命诸营整理行装,父皇旨意一到,即刻拔营。”

  萧绍瑜相信,梁帝必准其入营,请示不过是走个流程。

  ......

  梁帝大营,御帐内,梁帝正在单独召见徐温。

  “徐卿,你入营已有数日,没有话要跟朕说么?”….

    梁帝精神矍铄,目光威严,沉声问道。

  徐温双眸无神,面色萧瑟,仍然没有走出被太子抛弃的阴影。

  同时,他时刻都在担忧滞留京中的家人。

  忧虑催生华发,他看上去老了几岁。

  面对梁帝的询问,心中五味杂陈的徐温抬起头,无奈回道:

  “陛下既命晋陵郡主救了臣,还有什么事是您所不知的呢?”

  “朕想听你说。”

  “臣奉陛下秘谕,近尚书令,入主詹事府,尔来十年矣。

  十年来,臣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并屡谏太子殿下勤于修身,处事中正。

  然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臣有负陛下所托,请陛下治臣之罪。”

  徐温的声音是苍凉的,簌簌流淌的泪水中,有自责、有愧疚,亦有失望。

  “徐卿,你有何打算?”

  “请陛下罢黜臣太子詹事之职,发配臣于南疆,了此残生。”

  徐温心灰意冷,欲远离庙堂,平生之志荡然无存。

  他哪里还是“强项詹事”?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太子之密谋,他早已秘奏梁帝。

  以信使不可靠为由,劝阻太子暂缓僭越,他既是为了梁帝,也有保太子一命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