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无情皇后

加入书签


"                                                                                此张内侍,正是侍奉刘皇后的宣训宫宦官。

  他将翠玉扳指顺势揣入袖中,又四下张望一眼,便压低声音说道:

  “徐将军,咱家劝你最好换个时间再去。

  此刻,太子殿下正在与皇后娘娘说话。

  看情形,怕是一时半刻不会出宫的。”

  他点到为止。

  太子与刘皇后究竟说了些什么,他是不会随意透露的。

  何况他也是雾里看花,并不知详情。

  依梁宫惯例,太子请安之后便会离开,通常不会在宫内停留过久。

  一句“一时半刻不会出宫”,足以说明有事发生。

  至于能否领会,那就要看徐长功的悟性了。

  “有劳张内侍。”

  徐长功自然心领神会。

  他宿卫梁宫已久,岂能不知宫中规矩。

  据他猜测,太子多半正在向刘皇后,发泄着对徐温的不满。

  确实不宜觐见。

  他犹豫片刻,心中想着就此回去,劝告族兄徐温择日再见。

  可是,当他想到族兄徐温,那比倔牛还倔的脾性,心中暗自摇头。

  遂说明来意:

  “徐詹事,正在朱华门外求见皇后娘娘。

  想必张内侍,也知道标下这位族兄的脾性,还请代为通禀。”

  徐温的倔强脾性满朝皆知,张内侍自然早有耳闻。

  所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徐长功既然坚持,张内侍也只好勉为其难地应下。

  “好吧,咱家这便进宫通禀。”

  此刻,宣训宫内的宫人,可是人人噤若寒蝉,小心翼翼。

  虽然不知太子与刘皇后在说些什么,她们却能感受到气氛之紧张。

  “母后,徐温此人才具不足以相辅,更兼气量狭隘,倔强无礼。

  今日,他竟然闯宫妄言,尚书令之言不可信,实在是不可理喻!”

  当着刘皇后的面,太子贬斥徐温。

  这里有因怒生恨的因素,也有借题发挥之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见,太子不满徐温久矣。

  当然,除了脾性倔强,余者皆是太子虚构之词。

  须知徐温名列建元八骏,才情与柳世权、李东阳齐名。

  言其才具不足,实属诬言。

  若其气量狭隘,焉能辅弼储君,将来宰执天下。

  果如太子所言,梁帝断不会任其太子詹事。

  纵使谢宣怀一力举荐,亦无济于事。

  须知梁帝并不糊涂,储君辅臣必择品才兼优之辈。

  毕竟徐温是谢宣怀举荐的人,太子再不满也不便轻易发难。

  此番,徐温质疑信使,太子总算是抓住了机会。

  他稍稍添油加醋、移花接木,便成了徐温质疑谢宣怀。

  须知谢宣怀乃刘皇后嫡亲妹婿,向来甚为倚重。

  故徐温质疑谢宣怀,便是质疑刘皇后。

  如此,太子将其放逐,必能得刘皇后支持。

  当初,择臣出任太子詹事。….

    于梁帝驾前,刘皇后可没少吹枕边风。

  此刻,闻徐温如此不堪,竟然还敢质疑恩主。

  她的心中,已是极为不悦。

  “琰儿,你打算如何处置他?”

  “以出京劳军之名,儿臣将其暂时放逐。

  待尚书令回京,再作裁决,毕竟是他举荐的人。

  同时,尚书令之言,儿臣确信无疑,决意依计行事。”

  太子居储君之位,已有十年之久,经受了无数来自诸王的挑战。

  虽说有惊无险,储位尚算稳固。

  然而他却不想再过这种日子了,一天也不想了。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他才渴望早日登基,并非单纯的刚愎自用。

  历史上,此类事屡见不鲜。

  最出名的,后世广为人知的,便属清康熙朝的九子夺嫡。

  帐殿夜警,康熙帝怒而一废太子胤礽。

  也就是说,皇帝一旦感到皇权受到威胁,随时可废太子。

  此时的太子,不可能预知一千二百年后之事。

  然而汉武帝戾太子刘据故事,他却深悉之。

  故信使之言,正中其下怀。

  想到梁帝可能遭遇不测,刘皇后的心中略有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