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妄许破梁

加入书签


"                                                                                尽管宗焕表现得极为镇定,元沐却知魏帝必已心急如焚。

  他又何尝不急呢?

  若非连绵春雨相阻,他早就一战而定乾坤,了却君王天下事了。

  然数日拖延,也许他率军来援的消息,已被梁军哨探侦知。

  果若如此,再想速胜梁军、生擒梁帝,便失去了突然性,胜算大降。

  而再拖下去,粮道受扰的弊端便将凸显,牵制陆瀚洲的偏师亦将凶多吉少。

  身为魏军统帅,元沐云淡风轻的外表下,其内心的急切并不亚于魏帝。

  然而,他却极为自信的说道:

  “请代本王奏于陛下:梁将各怀心思,其力不合,臣破其军,必于月内!”

  战机误于春雨,腹中尚无万全良谋。

  元沐却不得不表现出胜券在握之态,以安魏帝之心。

  “下官听闻军中镇将多有怨言,果能破梁于月内乎?”

  宗焕质疑道。

  他必须确定战局走势,以便魏帝于庙堂早作准备。

  同时,他并非不信任元沐的统军之能、帷幄之智。

  只因军中气氛微妙,他不得不多此一问。

  闻言,元沐二目一瞪,沉声道:

  “鲜卑男儿若要牛羊满圈、荣华富贵,岂能畏刀避剑、遇阻便退?

  敢于阵前擅自撤兵、动摇军心者,不用请旨陛下,本王立斩之!”

  随即,他一掌重重拍于帅案,双眸炯炯,王帅之威尽显。

  “殿下息怒,下官失礼了。”

  见元沐动了怒气,宗焕当即起身,为前言致歉。

  然而,他的心中却是另有所想:

  “彭城王之怒,不过是做戏而已。

  若本官所料不差,随军镇将怕是不能返回北方了!”

  擅自撤兵,死于军法;刀剑无眼,殁于阵中;建功立业,封于淮南。

  三者必中其一,焉有北返之理?

  他将元沐之言,理解为:

  “不论胜败,本王必为陛下改革扫清障碍。”

  怒气化于无形,元沐笑言:

  “宗常侍,言重了。陛下那里便有劳你多加美言了,呵呵。”

  “下官必将殿下之意如实陈奏。”

  雨过天晴,两个聪明人相视而笑,魏帝的差事便算了了。

  待宗焕走后,等候多时的杨彦超,终于见到了元沐。

  一见面,他便迫不及待地说道:

  “殿下,机不可失啊,下令出战吧!”

  同时,奉上谢韬手书。

  元沐正苦于无策破梁,久拖必生变的窘境。

  忙阅手书,随即双眸放光,如久旱逢甘霖,并于心中反复推敲。

  “谢韬与阿超之间早有默契,又有申屠昆从旁确认,此书当为真。

  战后两国和议,划江而治,正是我朝所求。

  此于南梁有损,却于谢氏有益,符合谢宣怀的行事风格。

  毕竟类似的事,十年前他就做过。

  不同的是,十年前牺牲的是范氏父子,当下却是梁帝!”….

    元沐信了七分,并不完全排除是计的可能。

  他于心中冷笑:

  “若是计,那本王便将计就计。

  总之,淮南千里之地,我大魏吞定了!”

  他又想了想,问道:

  “梁帝对南康郡王与范雍,可有褒奖、封赏?”

  萧锋伤重,梁军之中可虑之将,惟范雍与萧绍瑜。

  范雍久负盛名,战绩剽悍,自不必说。

  萧绍瑜以弱冠之龄,却屡败杨彦超,元沐不得不重视之。

  虽说战功多半应归于范雍,然萧绍瑜屡屡身陷战阵,勇气可嘉也。

  其之勇气,足以激励梁军士气。

  辅以范雍之能,二人合璧必为劲敌。

  与萧绍瑜同龄的陆氏兄弟,重要性次之,却不需元沐过于。

  若是换作其父陆瀚清,则另当别论。

  谢韬、曹兴霸,重要性再次之。

  至于叶清玄、范氏兄弟、柳文菲等将,元沐或不知其存在,或无视之。

  元沐需要确定的是:萧绍瑜和范雍,是否已得梁帝重用。

  从而预估胜算。

  “据申屠昆提供的情报,南康郡王已奉梁帝之命,前往督军沿江防线。

  范雍同行南返新昌,并辅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