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点评梁将

加入书签


"                                                                                监禁了范隆之,江淮阵前梁军顿失统帅,军心必然动摇。

  原本的牵制待变之策,只能戛然而止。

  未免梁军大败,精锐受损,致使朝内再乱,北朝饮马长江。

  从速达成和议,已是梁帝不多的选择中,最佳的一个。

  故遣使议和,既是主和派所求,也是梁帝本意。

  除此,便惟有梁帝御驾亲征,或遣陆瀚清继任阵前统帅。

  为稳朝局,此刻的梁帝须臾不可离京。

  而且在苏霖之赴任、典签府重整前,他若离京,失去保护的范隆之恐遭不测。

  至于陆瀚清,若遣他出京,主和派必然起疑。

  “陛下是在敷衍我们么?他的本意还是主战么?”

  赋闲之前,陆瀚清亦属主战派。

  梁帝预判,重启陆瀚清,必使其招致主和派的攻讦。

  已然委屈了范隆之,陆瀚清不容有失。

  梁帝只能继续雪藏之,营造主战派势弱的假象。

  阵前梁军,梁帝只能委身处前线的萧锋暂统,彻底转入守势。

  不是原来的守中有攻,而是彻底固守,绝不出战。

  萧锋乃皇族大将,梁帝主和,他必从之。

  用他,可不使主和派生疑。

  和议的进展,比梁帝的预想要更顺利。

  足见,北朝已是强弩之末,亦已无力再战。

  闻范隆之监禁,范雍贬官,元沐见好便收,不再强求诛杀范氏父子。

  他仅要求增加岁贡,若南梁同意,和约即刻生效。

  若不同意,那便再战,他表现出了足够的强势。

  须知他可不是多要了一星半点,而是狮子大开口,所要不菲。

  主持和议的谢宣怀,连割地都在所不惜,仅是增加岁贡,自是欣然签约。

  从此,南梁财政背负起了巨额岁贡。

  北朝财政困局,却是得到了极大缓解。

  凭借迫和南梁,得丰厚岁贡之功,元沐助北帝一举稳定朝局。

  奖其殊勋,北帝晋元沐郡王之爵,成其不世威名。

  直到十年后的今日,对这段往事,元沐仍是记忆犹新。

  于其前问,杨彦超回道:

  “梁帝并未重启范雍,只是临时委之南康郡王府司马一职,协助南康郡王守御睢陵。

  据谢宣怀之意,此不过是梁帝的权宜之计。”

  元沐知其情报来源之可靠,故信之。

  他仅是有点意外,问道:

  “可是当年差点成为南梁太子的南康郡王?范雍的外甥?”

  “正是。末将就是败于此子之奸诈。

  若是堂堂正正一战,败的肯定是他!”

  杨彦超目露凶光,显然是不服气。

  至于言萧绍瑜奸诈,他不过是在寻求心理平衡,自我安慰罢了。

  若是萧绍瑜在场,必怼之:

  “本王是英明睿智,好么?”

  战前,萧绍瑜被困于睢陵,元沐是知晓的。

  若是梁帝为保九子,就近任用范雍,确是谈不上重启。….

    梁帝重启范雍之难,元沐洞若观火。

  之所以要问,皆因重启范雍,意味着南梁朝局动荡在即。

  果若如此,元沐或可考虑待梁有变,而不用急着决战。

  梁帝未出昏招,元沐也不觉得可惜。

  他只道是自己想多了,并感叹梁帝还是如此难缠。

  收敛思绪,见杨彦超仍是一脸的不服气,他斥责道:

  “阿超,是你轻敌了,败得不冤。”

  “殿下教训得极是。”

  杨彦超忙放下不甘,虔诚受教。

  他的心中,已然顿悟。

  “殿下最是不喜部下诡辩,幸好本将反应够快。”

  自然,元沐看得出来,爱将刻意隐藏的不甘,知其心结犹在。

  退去严厉,如慈祥长者般,他安抚道:

  “小挫一阵,不损威名。

  要紧得是心智不可躁,此为将之要津,望汝切记之。”

  他不希望爱将因此而消沉。

  再与萧绍瑜沙场相见时,过于偏激,为其所乘。

  “梁军还有何可虑之将?”

  杨彦超想了想,详细介绍道:

  “左右卫将军谢韬、曹兴霸,各怀心思,不足为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