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厉兵秣马-第2/2页

加入书签
  自魏晋以降,门阀政治愈演愈烈。

  权力的垄断除了滋生**,还出现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权力与荣华富贵皆是世袭,致使士族子弟不思进取、附庸风雅、纸醉金迷。

  贪恋五石散带来的一时欢愉,并以病弱为美,大好男儿竟多伪娘。

  故士族子弟多已不堪一用,偏偏又不得不用,甚至是重用,如萧鸿秀、谢韬之流,实非国家之福。

  这也是南梁繁华而暗弱,科举雏形应运而生的深层次原因。

  栾云、钟山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实属难得。

  范氏及其附属家族,皆为主战派,主张北伐中原,族中子弟皆崇尚武勇,是南梁士族中的异类。

  萧绍瑜将其视为南梁的希望所在,故对同样尚武的栾云、钟山另眼相看。

  毕竟这样的人,在南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品。

  当初,沈贺将二人收作心腹,也是看中了他们能打仗这一点。

  毕竟济阴位于边境,不同于江南腹地。

  而且二人所在家族,不同于周盛,没有范氏的影子。

  然二人追随沈贺数年,却未能借势拜入太子门下,已知其不可为。

  如今沈贺已死,失去靠山的他们,正是最为困顿之际。

  陈朴宁愿用齐皓这种废物,也不愿用他们,便是明证。

  故面对萧绍瑜的招揽,他们如久旱逢甘霖,动心了。

  “标下谨奉王命,甘受驱驰!”

  与此同时,奉命节制诸营的范雍深入军中基层,也在为大战做着准备。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将追云骑的部分粮草,紧急调拨济阴五营,以之替换霉粮。

  粮草的及时到位,迅速稳定了浮动的军心,化解了军中的怨气。

  至于后续粮草供应,则由李东阳去与刘广升交涉。

  当务之急,是打好迫在眉睫的生死之战。

  随后,他叮嘱将士们整备武具,养精蓄锐,并对各营防区、任务作出明确划分。

  当然,激励士气也是他此行的要务。

  战前一整日,整座睢陵都处于积极备战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子时的降临。

  《梁书·武帝纪》载曰:

  抚诸将,稳军心,帝厉兵秣马。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