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见柳公-第2/2页

加入书签
  跨入府门,萧绍瑜便留心观察起来。

  柳府外无雕梁画栋,内无奢华名器,处处皆透着主人的简朴。

  “一方封疆,治家如此,不愧清廉之名。”

  唯有正堂所悬字画卷轴,笔锋刚劲,意境通幽。

  “字如其人,画如其心,柳公不负才名。”

  萧绍瑜在心中,默默品评着。

  待步入柳府正堂,宾主依次坐定,柳世权先声夺人:

  “九殿下,此行可是为了粮谷?”

  身为本州刺史,他对济阴灾情,是洞若观火的。

  且萧绍瑜不嗜党争,素怀仁德。

  猜中来意,于他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

  何况萧绍瑜的身边,还有李东阳从旁辅佐呢。

  同是清流出身,他断不会视民间疾苦于无物,劝导是必然的。

  “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萧绍瑜暗赞于心。

  “世权兄,宝刀不老啊,东阳钦佩之至。”

  有些话,萧绍瑜是不方便说的。

  李东阳顺势接过话头,替其解围。

  他笑容渐去,声音中也多了几分无奈。

  依旧保持不变的,唯有稳重与诚挚。

  “我家殿下的处境,世权兄想必有所耳闻。

  给陛下一个交代,是忠;给黎庶一份安稳,是仁。

  胸怀忠仁,却是寸步难行。”

  李东阳表面说的是济阴之行,暗指的则是诸王党争。

  柳世权自然心领神会。

  以他刚正不阿的性子,对此必是深恶痛绝的。

  因为朝局不稳,内有隐忧,其背后必然潜伏着外患的窥视。

  一旦内忧酿成内外交困,兴亡转换,也许只在旦夕。

  兴亡百姓苦,普天之下的黎庶必然雪上加霜。

  他不愿目睹此情此景。

  在南梁朝内,关心黎庶者,多是清流中之柱石者。

  余者或无意,或人微言轻。….

    柳世权与李东阳恰赫然在列,初衷并无二致。

  柳世权沉默了,他在等。

  他想看看萧绍瑜会如何说,如何做。

  “柳公重任在肩,本王非到万不得已,也不愿令柳公为难。

  实不相瞒,沈贺以范雍涉案之事相挟,本王只能拜托柳公了。”

  萧绍瑜一脸坦诚,只字不提索贿沈贺。

  “若是下官实在无能为力,九殿下有何打算?”

  “上疏朝廷,催拨赈粮。”

  闻言,柳世权意味深长地,看着开诚布公的萧绍瑜。

  梁帝赐予萧绍瑜信物的事,他是少有的知情人。

  他在等的,要看的,就是萧绍瑜会不会为私情而动公器。

  他没想到弱冠之龄的萧绍瑜,在此等窘境之下,竟然还能坚持原则。

  私是私,公是公,公私分明。

  无疑,萧绍瑜无意中用行动,赢得了柳世权的认可。

  “下官已命人将粮谷装车,九殿下随时可以起运。”

  萧绍瑜很惊讶。

  他预料柳世权,最终大概率会调拨粮谷相助。

  但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如此爽快。

  更为关键的是:

  柳世权应该是提前准备好的,且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至燕城,以至诚感北徐刺史柳公世权,得偿所愿。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