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否 求学漫漫

加入书签


"                                                                                第二日,宁王府下人早早就起来忙活了,因为世子要去盛府求学,一派热闹景象。

  赵文带着侍卫和不弃很快就到达盛府门口,今日只有盛长柏和盛长枫在门口迎接,盛鸿想来已经去了衙门上职了,盛鸿不在,王大娘子不便出来,就派了这兄弟二人等候了。

  “长柏兄,长枫兄,久侯了。”赵文下到马车行礼道。

  “世子客气,先生还未到,先随我们去学堂吧。”盛长柏道。

  “好,有劳了。”赵文谢道。

  赵文和不弃跟随着盛家兄弟一起去了学堂,侍卫们并不入内,就在盛府外巡逻。

  入了学堂齐衡和顾廷烨已经就坐了,见赵文进来都站起来行礼。

  “见过世子”众人道。

  “诸位不必客气,我字子诺,叫我字就好。”赵文道。

  这时盛家三位姑娘也到了,听着赵文这话,四姑娘就道:“那就叫你子诺哥哥可好。”

  “好。”赵文回到。

  “子诺哥哥。”五姑娘,六姑娘叫到。

  “四妹妹,五妹妹,六妹妹。”赵文叫到。

  “我字元若。”齐衡道。

  “则诚。”盛长柏道。

  “仲怀。”顾廷烨道。

  “都到齐了!”这时学究也走了过来。

  “见过学究。”众人行礼道。

  “坐。”学究道。

  众人齐齐落座后学究开始了授课,赵文听得认真,现代与古代的课堂有很大不同,不认真听,你都不知道说的什么,不过好在这十年在王府也不是白过的,加上在现代好歹也是个名牌大学生。

  每天上课时间上午一个半时辰,下午两个半时辰,也就是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五个小时,到是轻松,不过十天才休息一天,雷打不动。

  如此三年一晃而过。

  “眼看会试临近,各位,也该实战,试试身手了!今日,我就以这本孔子家语为蓝本,随便翻开一页指一句,便可以此为题,进行策论。”庄学究说完翻开书,指向书本中。

  “呵呵呵,倒也应景,诸位听好了,今日的策论题目是:立长乎,立贤能乎,孰佳?”学究道。

  “果然是应景,如今京城中,最热门的话题,便是兖王和邕王立储之争啊!”顾廷烨嘀咕道。

  “先生,此题目怕是不妥吧。”盛长柏道。

  “不妨不妨,如今京城里,便是个茶馆,也常议论这个,关起门来,偷偷说一说,不妨事,啊。倒是诸位不要相互泄露出去就是。”庄学究道。

  “既然先生说无妨,那咱们就论一论,当今陛下并无子嗣,大臣们纷纷逼着陛下,过继宗亲立为太子,邕王年长,却资质平庸,毫无政绩,但是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妻妾成群,子嗣众多...”顾廷烨道。

  “咳咳,二哥,说话注意些,旁边还有女眷呢”盛长枫道。

  顾廷烨这才注意到,便改口说道:“邕王年长,子嗣又多,立他便是,有什么可争的。”….

    “兖王只比邕王小半岁,虽兖王只有一子,但父子二人,俱是精明强干,甚得人望,有此贤王为储,也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盛长枫道。

  “小半岁也是小啊,总不能越过长幼之序,名不正则言不顺,若天下人都看才华的话,这事也就罢了,偏偏大家要分个高低贵贱来,这事就是这么给闹出来的。”顾廷烨道。

  “二哥说的轻巧,这是皇位,又不是小门小户,抢田地铺子,若不论清了名分,岂不乱了套了。”盛长枫道。

  “长柏,你说呢?”庄学究说道。

  “先生,学生认为,应立嫡长,秦皇废长子扶苏,立胡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纵观古今,多少朝代更替,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起的祸端。”盛长枫道。

  “也不尽然,汉武帝就不是嫡长子,但他继位以后,却能富国强兵,扫平匈奴,建立了不是功勋,可见,不立长子,也不是件坏事。”盛长枫反对道。

  “可景帝立刘彻为太子之前,也是先扶正他的生母王美人为皇后,礼法上是顺理成章,由此看来,刘彻登上皇位也是立嫡。”顾廷烨道。

  “二叔别忘了,西晋惠帝,满朝皆知他愚笨,可为了嫡长依旧立了他,这才有了后来的贾南风专政和八王之乱,若当初立了别的小皇子,也不至于落得退守江南啊。”墨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