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书-第2/2页

加入书签
    至前楚之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罢黜百家后,将十三经列为官学,设十三经博士。《易》、《书》、《诗》、《礼》、《春秋》等典籍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为“经",正式称为《十三经》。

    但是,这《十三经》的传承并不在国家手中,而是在十三个经学传家的世家之中。

    前楚之后,“独尊儒术",经学成为取士的来源,因此专修儒学的官学成为朝廷重要的教育机构。但中央和各地方的官学毕竟规模有限,不足承担诸多想要通经致仕的学子的愿望,因此在官学之外,天下的家学与私学也比较兴盛。

    自前楚形成的经学世家,崇经好儒,“传父业""修父业",为了获得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通过家学和私学的形式扩大了累世经学的影响力,再通过察举制出仕,从而由累世经学变为了累世公卿,由此经学得以累世相传。

    经学世家的家学还有一个特点,即是范围的扩大。私学的繁荣使得世家子弟不再局限于家传经学,形成了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另拜名师的可能性,范围更广,涉猎更多,甚至有些世家子弟更加擅长从其他经师处的所学。

    就这样,这些世家子弟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最终彻底垄断了《十三经》的解释与传承之权。

    而这些世家之中,有些经过前楚末年的战乱,开始消亡;还有一些则是南渡到南楚之地,最终还留在大乾的经学世家,形成了今天大乾的十三传经世家。

    现在的十三传经世家,已经彻底垄断了整个大乾的意识形态领域以及教育领域,天下学子所学的十三经,假如没有经过这十三传经世家的承认,就会沦为野狐禅。

    就连太学的十三经传承与教学,也一直是由这十三传经世家把持,十三经博士,都是由这十三家派出门人弟子担任的。

    依靠对经学的垄断,现在的十三传经世家已经彻底蜕变为门阀氏族,上到中央官员下到地方官吏,大多被其门人子弟、亲朋故旧所垄断。

    齐枫在穿越之初,对乾皇曾经有过吐槽,就是其外戚势力太重。

    想想,文官之首的宰相和武官之首的太傅,都是由外戚担任,这也间接导致了皇子的夺嫡之争。

    但仔细想想,乾皇不用外戚又能用谁呢?外戚至少还能忠诚于皇帝,算是自己人,但十三传经世家出身的官员可就不一定会完全听乾皇的招呼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