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回忆起城里其他派得上用场的撤离点,城市的这一角很快会被拾荒者填满,变得危险起来。联合安保拉拢了附近的一个帮派,这能帮助他们进入塔科夫市。但是这种“友情”并不像敌我识别系统一样管用,如果李均在撤离点附近闲逛,他很可能会撞上一队正下班回家的武装环卫工,最终变成一滩可供回收的资源。
不管这个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这座城市中一些基本的常识应该还是共通的,李均知道自己不应该在交通要道附近耽误时间,只不过,在这附近隐藏起来也同样是很危险的。在临近4点的时候,外来的淘金者总会占据一些角度很好的掩体,拖到最后一两分钟才离开,免得有人不怀好意地尾随在后。
所谓的撤离点也不是雾墙上随便选的一个位置。在2011年的第二次爆发之后,就有媒体爆料称,隔离围栏在俄方实际控制区和“北约”控制区之间,实际上存在一段大约两公里宽无人管控的灰色地带。为了避免可能的冲突,俄方重重叠叠地在缓冲带布了好几层地雷,就像往糕点上撒糖霜一样随意。
当然,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于俄罗斯没有签署渥太华公约这一细枝末节上,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将来可能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毕竟来到此地的西方记者根本就没有冲进隔离区里,向世人展示BLU-92/B反人员地雷的意愿,本地人自然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把“证据”送到他们的眼前。
实际上,由于欧洲人总担心俄军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穿过雾区发动突袭,把他们彻底从塔科夫的竞争中踢出局,所以他们在雾墙西侧制造的死亡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也实实在在地违反了他们自己签署的公约。
李均可不敢像传媒集团那样,假装不知道云墙之外散布着几百万颗小炸弹。闭着眼睛随手选一个位置从雾墙里走出去,其实和自杀也没什么区别。
大多数存活下来的拾荒者团伙都有几个自己的撤离点,他们往往都会选择一栋位置正好的建筑作为进出雾区的通道。最好建筑的一头在雾墙之内,好让人在穿过雾墙的时候有一段墙壁可供参照,工业区地下的供热、供水和通讯电力管道也是很好的选择。建筑另一头则应该在雾墙之外,头上至少要有片水泥屋顶,好遮蔽CBU-78/B散布器撒下的小地雷。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值得淘金者们考虑。所以可供选择的“撤离点”并不多,在排除掉那些死亡陷阱之后,需要考虑的无非是地段、价格、房东是否值得信赖……
你看,塔科夫的生意已经进行了很久,牵涉到了许多的利益。在这座迷一般的城市周边,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无数人想要进入塔科夫,也有同样多的人想要活着出来。
照理说,在利益的驱动下,应该会有很多人意识到金矿的价值不只在于金矿本身,向淘金者出售铲子镐头牛仔裤也同样有利可图。
照理说,联合安保应该能联系到更多的拾荒者帮派,和他们坐下来谈谈具体的条件。
照常理来说,在这种规模的经济体中,常来常往的淘金者们应该知道这座城市周围所有大帮派的名字,应该和所有的小帮派都做过一些生意,人情的网络应该延伸开来,把整座城市里所有的人都串在这张网络上。
然而,时至2017年,像联合安保这样细致缜密的情报安保服务商,也只和这一个名叫“三一六工纠”的帮派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通过“三一六工纠”,他们对更东面的两个小帮派有了一些非常初步的了解。大致知道一个叫红靴子帮,另一个好像有统一制服的组织叫作“保卫处”,这两个帮派又对另一个规模更大的组织效忠。
他们还知道知道越过西北面的维和营地,还存在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拾荒者组织。挪威人曾经试图做一些渗透工作,最后却不了了之,变成了现在这样单纯的生意关系。
还有一些规模更小的组织,行踪飘忽不定,组织得也非常严密,反倒更难打听。本地居民之间,也只流传着一些传说,连个名字都没有。没人知道这些小团伙在哪里安营扎寨,又从哪里补充弹药食水,没人知道他们把赃物销给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徘徊在塔科夫的阴影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不管这个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这座城市中一些基本的常识应该还是共通的,李均知道自己不应该在交通要道附近耽误时间,只不过,在这附近隐藏起来也同样是很危险的。在临近4点的时候,外来的淘金者总会占据一些角度很好的掩体,拖到最后一两分钟才离开,免得有人不怀好意地尾随在后。
所谓的撤离点也不是雾墙上随便选的一个位置。在2011年的第二次爆发之后,就有媒体爆料称,隔离围栏在俄方实际控制区和“北约”控制区之间,实际上存在一段大约两公里宽无人管控的灰色地带。为了避免可能的冲突,俄方重重叠叠地在缓冲带布了好几层地雷,就像往糕点上撒糖霜一样随意。
当然,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于俄罗斯没有签署渥太华公约这一细枝末节上,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将来可能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毕竟来到此地的西方记者根本就没有冲进隔离区里,向世人展示BLU-92/B反人员地雷的意愿,本地人自然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把“证据”送到他们的眼前。
实际上,由于欧洲人总担心俄军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穿过雾区发动突袭,把他们彻底从塔科夫的竞争中踢出局,所以他们在雾墙西侧制造的死亡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也实实在在地违反了他们自己签署的公约。
李均可不敢像传媒集团那样,假装不知道云墙之外散布着几百万颗小炸弹。闭着眼睛随手选一个位置从雾墙里走出去,其实和自杀也没什么区别。
大多数存活下来的拾荒者团伙都有几个自己的撤离点,他们往往都会选择一栋位置正好的建筑作为进出雾区的通道。最好建筑的一头在雾墙之内,好让人在穿过雾墙的时候有一段墙壁可供参照,工业区地下的供热、供水和通讯电力管道也是很好的选择。建筑另一头则应该在雾墙之外,头上至少要有片水泥屋顶,好遮蔽CBU-78/B散布器撒下的小地雷。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值得淘金者们考虑。所以可供选择的“撤离点”并不多,在排除掉那些死亡陷阱之后,需要考虑的无非是地段、价格、房东是否值得信赖……
你看,塔科夫的生意已经进行了很久,牵涉到了许多的利益。在这座迷一般的城市周边,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无数人想要进入塔科夫,也有同样多的人想要活着出来。
照理说,在利益的驱动下,应该会有很多人意识到金矿的价值不只在于金矿本身,向淘金者出售铲子镐头牛仔裤也同样有利可图。
照理说,联合安保应该能联系到更多的拾荒者帮派,和他们坐下来谈谈具体的条件。
照常理来说,在这种规模的经济体中,常来常往的淘金者们应该知道这座城市周围所有大帮派的名字,应该和所有的小帮派都做过一些生意,人情的网络应该延伸开来,把整座城市里所有的人都串在这张网络上。
然而,时至2017年,像联合安保这样细致缜密的情报安保服务商,也只和这一个名叫“三一六工纠”的帮派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通过“三一六工纠”,他们对更东面的两个小帮派有了一些非常初步的了解。大致知道一个叫红靴子帮,另一个好像有统一制服的组织叫作“保卫处”,这两个帮派又对另一个规模更大的组织效忠。
他们还知道知道越过西北面的维和营地,还存在着一个规模庞大的拾荒者组织。挪威人曾经试图做一些渗透工作,最后却不了了之,变成了现在这样单纯的生意关系。
还有一些规模更小的组织,行踪飘忽不定,组织得也非常严密,反倒更难打听。本地居民之间,也只流传着一些传说,连个名字都没有。没人知道这些小团伙在哪里安营扎寨,又从哪里补充弹药食水,没人知道他们把赃物销给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徘徊在塔科夫的阴影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